7月中旬,吉林、延边地区接连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目前因灾死亡19人、失踪18人,其中,吉林市死亡18人、失踪18人,敦化市死亡1人。据吉林市防指办不完全统计,仅“7·19”洪涝灾情已致吉林市10个县(市)区、开发区管辖的75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1.万人,转移人口22.万人。受灾农作物面积12.千公顷,倒塌房屋1.万间,直接经济总损失.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及时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成为畜牧系统的工作之重。
洪灾过后,桦甸市畜牧业管理局第一时间组织和动员全系统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走村串户,对因灾死亡动物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指导养殖场户开展疫病防控和全面消杀灭源,全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昨日,桦甸市畜牧业管理局局长骆学久亲自带队,带领数十名工作人员,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翻了两座山,将只在洪水中浸泡、在高温下暴晒三天已臭气熏天的死鸡进行及时无害化处理。由于山路难行,没有运输交通工具,工作人员只得采取肩扛手拎的方式翻山越岭;此次焚毁工作任务量大,足足有只,再加上经过洪水浸泡后,死鸡气味已相当难闻,工作人员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顶着三伏天气不间断工作,有的人已累到虚脱,有的人胃里翻江倒海,吐了几次,终于将大量死鸡彻底消杀干净。
桦甸市畜牧业管理局局长骆学久表示,本次桦甸也遭遇了洪水,畜牧业受到影响。他们局早在洪灾过后积极行动起来,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灾后畜牧业尽快平稳发展,帮助牧民极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采取措施有:
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加大消毒灭源。组织技术人员定时定点进行疫情巡查,密切注意疫情动态,排除疫情隐患。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强化动物疫情监控,加大畜禽强制免疫和补免力度,筹措消毒药品和消毒器具,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对畜禽圈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指导农户对畜禽圈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对过水养殖场集中区域和养殖场户进行地毯式全面消杀灭源。
二是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因灾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汛期畜牧兽医和“两个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因灾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畜禽,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病死畜禽产品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深入受灾地区,与当地政府共同全力抓好对因灾死亡的畜禽统一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严防动物卫生安全事件发生。
三是严格执法,加强动物卫生监管。尽全力防范和打击屠宰加工、偷运或盗运、贩卖因灾死亡或死因不明动物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检查力度,严防因灾死亡畜禽流入流出。对逃避检疫、私屠滥宰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从快、从严、从重处理,坚决防止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