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咱们村史建华雄鸡报晓的岁月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雄鸡报晓的岁月

□史建华清明节回乡祭祖,与淅淅沥沥的春雨如约而至。眼见天色已晚,但下了一天的春雨仍然没停下来的意思。老家的大哥说,住下吧,乡下的夜晚很静的。于是,便在老屋住了下来。

乡下的夜晚真静啊!一夜无梦、无醒,天将拂晓时,是公鸡的几声鸣叫喊醒了我。听闻久违的雄鸡报晓,我的心瞬间温暖、潮湿起来······

过去,在人们饲养的家禽中,恐怕要数家鸡承担的任务最多。母鸡下蛋、孵鸡娃,给生活在困难时期的农家解了不少燃眉之急;公鸡打鸣司晨,让农家一年四季“闻鸡起舞”,不误农时。

孩提时代,母亲最善养家禽,全村恐怕就数我家养的鸡最多、最壮实。每年刚开春,母亲就会伺候着的那只长得特别丰满又特别听话的母鸡“妈妈”,早早地孵化出一大群鹅黄鹅黄的小鸡仔,这些刚出生的小精灵就像一个个滚动的绒球,十分可爱。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它们当年的秋天就能顺利“长大成人”——母鸡富态温顺,下出的蛋个个浑圆硕大;公鸡则光鲜威武,报晓声高亢嘹亮,引得邻居们十分羡慕。

不用说,一家老小、大长一年吃盐灌油的开销就全指望这群鸡了。母亲特别关照这群鸡,一天到晚给它们喂食喂水,还经常去野地里采挖一些蒲公英、地丁根、车前草等野草药,剁碎拌食,给这群鸡消炎、祛火。这群鸡个个争气,长得快、下蛋多,一年到头,很少让一家人为吃盐、灌油、针头线脑儿的花销发愁。家里谁有个头痛脑热,或者来了客人,母亲还会拿鸡蛋来补贴病号、招待客人。金黄流油的炒鸡蛋、卧着荷包蛋的红糖“鸡蛋茶”,成了我们儿时日思夜想的美味佳肴。

更值得夸耀的是,我家的几只大公鸡个个嗓门高、叫声亮,报时准。那时,我们兄妹几人都在上学,特别是冬日的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赶往学校上早自习。经历过早自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恰到好处地掌握起床时间,至关重要。喊醒得早了,就会耽误瞌睡;喊醒得晚了,上学迟到,就会挨老师的吵骂。那个时代,普通农家没有闹钟,母亲就靠“鸡打鸣儿”来掌握我们的起床时间,并且,恰到好处——

“咱家的大公鸡都叫了三遍了,该起床了,孩子”。

每天的清晨,母亲每次都是这样把我们兄妹几人从梦中轻轻叫醒的。就这样,在雄鸡报晓的督促下,我们兄妹几人顺利完成了学业。时至今日,母亲早已作古,但母亲当年的这句话还依稀萦绕耳边,恍如昨日。每每想起,便会泪湿眼睑,长嘘不已······当年,我家曾经有过一只特别大的红公鸡,长得非常威武,叫声特别嘹亮,能听整个村庄。每天早上,有很多邻居家都是听着它的叫声确定时辰的。记得这只公鸡跟我家一起生活了好多年,和我家所有的大人孩子甚至小猫、小狗都很熟悉,一点也不害怕我们。全家人也很呵护它,即使是它弄脏了屋子、蹬坏了家什,我们也从不责怪它。生活再困难、再急需钱用,母亲也从没舍得卖掉或宰杀它。后来这只公鸡好像神秘失踪,母亲和我们还为此伤心了好多天。如今,时过境迁,家鸡难觅。这也难怪,农家生活好多啦,谁家还会指望卖几个鸡蛋维持日常花销?报时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门,哪还有人家再去依赖雄鸡报晓?况且,随着新农村建设遍地开花,不少乡村的夜晚灯火不断,喧嚣不止,害得家养的公鸡也乱了生物钟,连它们自己都弄不明白昼夜的时辰了,哪里还有雄鸡报晓这道风景呀!

怀念乡村静谧的夜晚,怀念雄鸡报晓的黎明。

作者简介

史建华,男,53岁,高级教师,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致力于亲情、怀旧方面的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奔流》《大河报》《天中晚报》等杂志、媒体,著有散文集《泥团·炊烟》。

咱们村

年2月11日创刊

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

编辑杰茜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fc/9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