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语
作为教师的我,经常会因为一些现象而疑惑。比如,已经讲过的题过几天再做,很多学生依然不会。问题出在哪里呢?
传统教育教学把有生命的知识当成无生命的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
而一些发达的国家,在教学上都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育方针上规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在校规上就赫然写道:“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注重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的工作是令人瞩目的,可他在总结一生的工作时说:“我在学校工作了近35年,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的两件事:其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其二要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可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增强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然而,受“功利主义”影响,“应试教育”一度愈演愈烈,使教学双方为谋求“功利”而丧失了教育应有的非功利性的一面.数学题目越演越多、越变越深,数学资料五花八门,随堂练习、单元过关、三基训练、强化练习、综合测试、模拟热身、高考仿真名目繁多,学生不堪重负.其直接结果是将班级授课制推向极端:“满堂灌”、“填鸭式”湮没了课堂,生苦不堪言、师身心疲惫,“高分低能”由此产生。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逐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强烈地冲激着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教学无疑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否完成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更主动、更生动地发展,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而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之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潜能,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目标便迫在眉睫!
为改变如上状况,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就必须研究中学生的思维状况与特点,尤应探索出培养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以造就一代社会文化人。
编辑/李莉责编/李莉审核/钱红雨
联系我们:-
E-mail:JLweixin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