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乡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并不是名气很大的乡镇,却有属于自己的安逸和美丽。桦树乡全称桦树林子乡,坐落在松花湖上游,水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早在清朝期间就已经成为村落,是一处水旱码头。而从乡镇名称“桦树林子”,也可以窥探出这是一座林木繁茂、自然环境良好的乡镇,松花江从乡镇中部蜿蜒而过,万顷良田,一望无边,远处的蓝天白云之下,是一片翠绿的青山,桦树乡的居民依山伴水而居,整个小镇散发着一片祥和。只是春天还没有完全苏醒,不然这里也有着堪比江南的水乡诗意。而在那远处的建筑中,最醒目的红色楼房便是我们当年的桦树乡中学。
桦树乡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教学楼为一栋三层、外观涂成粉色的楼房,色调很温馨,坐落在约一米高的高台上,楼前还装饰了观赏性花坛,与简单的教学楼组合在一起,让这座规模不大的中学又多了几分诗意。学校的校园还是老式的砂土场地,只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跟篮球场一样大的小型足球场,在这个时代里,显得稍微落后了一点。除了足球场和篮球场,还有一些单双杠设施。远处多了一栋绿色的四层楼房,看上去应该是一家幼儿园,之前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是没有的,如今不应该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了,连幼儿园都有了。
教学楼旁边还有一栋三层的学生公寓楼,一些距离较远的学生会在这里留宿,旁边还有一个小公园。中学便开始住校,从初中到大学,至少要连续住十年,漂流在外,不可谓是不艰辛。而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读书的确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对于穷人来说,也是成本最低、与富家子弟最公平的竞争路线,除了中考和高考,还有什么是只看成绩说话的呢?对于农村学子来说,基础的初高中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他们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才能追平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而如今更是流行“寒门再难出贵子”,一方面原因是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一方面是也是很多农村学子正在失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桦树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今又加了幼儿园)虽然不是一流的名校,但也是这一方水土的“最高学府”,也是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学子,奔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启蒙教育,无论如今身在何处,发达与否,这段学生时代的记忆都是不会遗忘的。校门口的小卖部已经关门了,但这座乡村学校,依旧在延续着自身的使命,也希望这里的学子努力学习,取得佳绩!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