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密城遗址位于吉林省桦甸市永吉街道大城子村,古城遗址坐落在第二松花江上游、辉发河冲积平原上,因近苏密沟,又被称为苏密沟古城。苏密城是唐朝时期的渤海国长岭府故址,历史上是当时渤海国与唐王朝之间的陆路交通枢纽,是研究渤海文明、渤海城市发展轨迹的重要线索和实证。
桦甸是古肃慎部族的故土,其后裔女真等部族相继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年),粟末首领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后人称其为渤海,“渤海国”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辉发河故道南岸的苏秘甸子地貌上属冲积盆地,地势平坦开阔,依山傍水,扼守水陆要冲之地,其东部有绵亘四十余里的张广才岭,成为天然屏障。当时的渤海国便在此设立了长岭府,也就是历史上的苏秘古城,为当时营州道上的重镇。苏密古城在渤海国城市发展史和建筑史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桦甸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3苏密城城址由内外城组成。内城坐落在外城中央,基本上为正方形,周长约一千四百米;外城则大致为长方形,周长约两千五百米。外城墙残高三到四米,现存东南和西南角楼遗迹,东、西、南三面城墙保存较好,外城墙四门皆位于各墙中段,并筑有方形瓮城。东瓮城和北瓮城城门已遭破坏,西瓮城和南瓮城则保存较好。城外三面(东、西、南)有护城壕,以西面的护城壕相对较为明显。城内耕地上散布着许多筒瓦和板瓦残片,另外还有灰褐色泥质陶片等遗物。
日本侵略东北时期,岩间茂次郎等日本考古学者曾在此城内进行过盗掘,并出土了许多渤海国的遗物。年,吉林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曾在苏密城外城南部发掘了二十五处灰坑遗迹和一处渤海国时期的建筑,出土了大量渤海国时期的灰陶瓦、瓦当、兽头和鸱尾等建筑构件,另外还有十余块础石,三百多件陶塑佛像残块。
苏密城遗址不但是研究渤海国文明和其当时城市发展轨迹的重要线索和实证,同时也是渤海国与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苏密古城作为历史上渤海国与唐王朝之间陆路交通枢纽,被称为渤海与唐朝之间的东方丝绸之路。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