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日开始已经正式入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空调,爱冷饮,这时身体受寒,毛孔会闭合,容易导致湿气入体,出现身体不适等状况......
一是热邪不出,内外热邪勾结,心焦、肉酸、气短、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
二是热邪壅阻,外遭风寒,常患热伤风感冒;
三是体内阳气不足,身心不长,表现为秋冬心寒,四肢不温。
你没听过“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
就是因为伏天开始你可能因为以下这些事情而导致寒气入体:
1、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
2、从饮食中来,主要是进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三伏天如何正确养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伏天应该注意哪些事儿吧~
三伏天身体最怕四件事!
1颈椎怕吹
天气闷热,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如果颈椎总是对着空调吹,容易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症状。
建议: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在办公室里无法避免,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保护颈椎。
2
喝水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喝~毫升,最好也不要贪凉,温水对身体最好。
3
眼睛怕晒
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大家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建议:可以多吃些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此外,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
4
肠胃怕凉
冰激凌、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要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胃肠“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三伏天”养生攻略
1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等情况。应对这些情况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天气闷热,大部分人就会觉得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洗热水澡可以疏通气血,有助于排除湿热。
2
吃丝瓜——赛人参
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具有解暑防燥的作用。
天热的时候,吃上一口凉拌丝瓜再适合不过了。做法: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丝瓜,去皮,切条,开水焯熟晾凉后,加入少许盐和香油拌一下即可。
3
喝羊汤——强身体
很多人认为牛羊肉是冬天进补的佳品,在夏天吃容易上火。专家表示,这种观点是对牛羊肉滋补性的一个认识误区。
伏天吃牛羊肉、喝羊肉汤,可以强身健体,滋阴补气。此外,夏季吃点性温和的牛羊肉,不但能够补充营养,还能以热制热,将冬春之毒与湿气排出体外。
4
开空调——莫贪凉
三伏天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们从火热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人体很难迅速调整,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的反应,如头晕、易倦、精神不振等。专家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比较合适。
5
绿茶补水同时能去火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年的三伏天,你准备好了么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