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中国共产党桦甸历史连载十一东北

《中国共产党桦甸历史》

第一卷

(连载十一)

东北抗联第二军独立旅远征南满

1937年4月,根据东北抗联第二军领导的要求,在第五军军长周保中的主持下,在依兰县将第二军第五师第五团改编为第二军独立旅,旅长由原第二军第五师第五团团长方振声担任,调第五军第一师第三团政委伊俊山担任独立旅政委。独立旅下设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崔春国。独立旅成立后,经过两个月的集训和物资准备,即开始远征南满,寻找第二军军部。原随第五军活动的第二军教导队第一分队也随独立旅远征,由旅部直属,全旅共计400余人。独立旅从黑龙江省依兰县出发,经过珲春县和穆棱县交界处时与敌人遭遇交战,独立旅损失十余人。一个月后到达牡丹江边,在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顺利过江,经宁安、敦化、蛟河到达桦甸境内。1937年7月,第二军独立旅到达桦甸县大红石砬子东蛤蟆石松花江渡口,在渡松花江时,小夹皮沟屯的青年农民姜殿元和姜殿臣哥俩,每人撑一条船为队伍摆渡,随后,姜殿元参加了这支队伍。渡江后,队伍在大柳树河子修建了密营,独立旅在此休整了近两个月。9月,独立旅在临江县与第二军第六师会师。10月,独立旅到达蒙江县与魏拯民率领的第二军军部会师。为保持南满与东满的联系,方振声率领独立旅一部再度北上桦甸,在蒿子湖等地建立密营,开展游击战争。

东北抗联在桦甸的重大活动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日伪统治严密的桦甸地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各战场的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成为日伪统治者的“心腹之患”,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桦甸地区的活动,极大地鼓舞了桦甸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抗日斗志,桦甸地区先后爆发了桦北农民武装暴动、夹皮沟金矿工人反日罢工、辉发河大堤劳工打伪警察等大规模的群众抗日斗争。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桦甸的抗日斗争,扩大了我党我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和人民群众对我党的认识,许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支持我党的抗日斗争,为解放战争中我党在桦甸建立江东革命根据地和桦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非常有力的群众基础。

奇袭红石砬子集团部落红石砬子是桦甸东部的重镇和军事要冲,是去往濛江、抚松和东满的必经之路,日伪时期是桦甸县第七区的区治所在地,也是日伪法西斯统治的重点地方。从1933年起,日伪统治者在这里建立了集团部落,设立了警察署,驻有日本宪兵队、守备队和伪自卫团。1937年11月,东北抗联第二军第四师为了打击敌人筹备越冬军用物资,决定攻打红石砬子集团部落。事先派进去了侦察员,搞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和设防情况。一天夜里,抗联二军四师100多名指战员从桦南李家油坊附近的山中出发,沿水曲柳沟、加级河北下,到达松花江南岸,在勃吉岭设伏,准备堵截桦甸方向敌人的援兵。到达勃吉岭不久,发现从桦甸方向开来两辆敌人的汽车。战士们截获了这两辆汽车,发现汽车上载的是给红石砬子日本守备队的服装、弹药等军用物资。战士们换上日军军装,头戴钢盔,坐着缴获的日军军车,开进了红石砬子集团部落。日本守备队值勤的小队长毕恭毕敬地将汽车迎进院里,未等问明白汽车是从哪里来的,就被缴了械。抗联战士们冲进敌人营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了日本守备队和自卫团的械,攻占了红石砬子伪警察署。抗联战士俘虏了18名日军、35名伪警察,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带着战利品迅速撤出红石砬子集团部落。抗联战士机智神勇,行动迅速,从进入红石砬子集团部落到到胜利而归,仅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没有任何伤亡。

      大柳树河子击溃伪靖安军

1938年12月,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少年铁血队转战到桦甸境内的红石砬子江南小柳树河子。伪靖安军900多人尾随追踪,妄图消灭抗日联军。抗联队伍进入大柳树河子北口时,发现敌军在柳树河子沟趟子里篝火宿营,并探得敌人要在当天晚上午夜1点对抗联部队采取行动。杨靖宇和韩仁和研究决定先下手袭击敌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杨靖宇率领顺柳树河子沟往上摸,一路由韩仁和率领从柳树河子上沟往下摸,半夜12点两路同时发起进攻夹击敌人。

当半夜抗联战士摸到敌人营地附近时,被敌人哨兵发现问口令,抗联战士立即开枪射击敌人,敌人的帐篷被打着了火,战士们借着火光冲入敌人营地,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到天亮时,敌人被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消灭敌军100多人,其余的全被打散了,从此这支靖安军就消声灭迹了。我军伤亡50多人,新任警卫旅第三团团长李东学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午,抗联队伍撤到山岗上休整,两架敌机飞来进行低空扫射,被抗联战士用机枪击落一架。

      老营沟宿营地会议

1938年12月,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军部警卫旅、少年铁血队从抚松县经两江口到桦甸东南山区蒿子湖密营,在小柳树河子重创尾随的伪靖安军后,到老金厂西的老营沟口宿营。在老营沟宿营地,杨靖宇、魏拯民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伊俊山、方振声等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高级领导。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和1938年1月5日全会给东北抗日军民的致敬电。电文写道: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沦陷在敌人铁蹄统治下的东北三千万同胞”,“不会忘记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民族死敌作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志们”。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只要我们坚持民族抗战到底,坚持持久战,坚持以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定能克服目前的困难,团结全民族的力量,继续抗战,停止日寇的进攻,以备将来的反攻。”“希望在东北各地的民族志士及全体同胞,在敌人后方响应与敌进行更加长期的持久的艰难的游击战争,更加巩固和扩大各党派各阶级各军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准备我国军队在将来反攻,而达到收复东北的目的。”中共中央的电文,极大地鼓舞了抗联战士的斗志,增强了抗联战士必胜的信心。会议研究了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开辟新的游击区、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加强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粉碎敌人讨伐计划等问题。1939年1月19日,杨靖宇率部与抗联第二军第四师在在会全栈一带的密营中会师,加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桦甸地区的斗争力量。会师后不久,中共南满省委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部在头道溜河密营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杨靖宇和魏拯民分别作报告,讲述了全国的抗战形势和党中央对东北抗联的期望,提出了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今后的工作任务,号召党员干部在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训练班结束后,杨靖宇和魏拯民率领第一路军军部警卫旅、少年铁血队、二军四师,在桦甸县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

      攻克“老集团”

1937年,“满洲林业株式会社北海木业组合”在桦甸县木箕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建立了一个采伐基地,为了防止抗日联军的袭击,日寇在林场基地周围修筑了围墙、炮楼、地下道、地洞等防御工事,当地人称这个基地为“老集团”。“老集团”里驻有日本管理人员21人,伪森林警察一个中队100多人,中国劳工1000多人,基地存有大批粮、油、盐等各种物资和300多头运木材的牛。

 

1938年冬季,东北抗日联军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由于日寇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靠老百姓的帮助已经满足不了部队的给养需要。魏拯民同志带领的200多名抗联战士,活动在桦甸的红石、白山、夹皮沟一带,生活非常艰苦。1939年2月,杨靖宇司令员带领500多名抗联战士从氵蒙江县(今靖宇县),来到桦甸大愣场的东南沟密营与魏拯民同志会合后,转移到会全栈南沟密营过春节。春节过后,召开了会议,重点讨论研究坚持抗战的有关军事问题和解决军需给养的办法。会议决定袭击“老集团”,用缴获敌人的物资武装自己,解决军需给养。2月21日,杨靖宇、魏拯民率领抗联四个团和一个机枪连,大约700多人,从密营出发,去木箕河袭击“老集团”。抗联部队走到桦甸和敦化交界的富尔岭时,碰到一个从“老集团”逃跑出来的劳工,他向杨靖宇详细报告了“老集团”里的情况。“老集团”就是个人间地狱,劳工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工作非常艰苦,还挨打受骂,遭受日伪军的欺压,死、伤、病、残无人管,经常有人逃跑。为了彻底搞清“老集团”里的敌情,杨靖宇决定派一名侦察员化装成劳工,通过“家理教”的关系,和一个姓王的伪警察取得了联系,彻底了解了“老集团”里的各种情况,为袭击“老集团”做好了一切准备。

木箕河林场戒备森严,场部四周是坚固的高墙,墙外插着一圈荆棘,荆棘圈外,围着一道铁蒺藜,上面挂满了罐头盒子,一碰就响。围墙四角设有4座炮楼,日夜监视着周围的一切。东门紧闭,平时不开放,出入只能通过西门,日夜都有岗哨把守。日寇自称场部大院是敲不碎的乌龟壳,伪森林警察队长李海山扬言:“抗联要想攻下木箕河林场,起码也得3天,而3天之内,哪路援军都能赶到。”

距离林场场部30米以外,另有一个院落,住着上千名中国劳工,有被骗来的破产农民,也有被日寇抓来的青壮年。劳工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早晨3点就被赶到山上去伐木,晚上5点才收工,在皮鞭和刺刀下过着非人的生活。不论出工、收工,都有荷枪实弹的日伪军警严密看管,逃跑者被抓回来,一律处死。因此,中国劳工早就盼望抗日联军把他们救出这座人间地狱。

3月11日,杨靖宇、魏拯民听取了侦察员的报告后,当即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将攻打“老集团”的主攻任务交给一团,由一团团长崔贤同志指挥,其他三个团和机枪连负责外围作后援。当天晚间,崔贤团长率领200多人从富尔岭山顶出发,晚上半夜秘密包围了“老集团”。午夜时分,开枪发出进攻信号,激烈的战斗立刻打响了。负责佯攻的战士们立刻向4座炮楼猛烈射击,吸引了敌人的主要注意力,敌人不断增援4座炮楼。主攻部队抓住时机用四挺机枪对准场部大门一齐开火,手榴弹在大门外接连爆炸,刹时间,包着铁皮的大门百孔千疮,抗联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到大门前,大门连同柱子被抗联战士一起推倒,战士们呐喊着冲进了大院。负隅顽抗的伪森林警察队长李海山、警尉补郑文彬等被击毙,其余伪警察乖乖举起了双手。抗联战士发现院子里的伪警察并不多,从一个俘虏口中得知,大部分警察被枪声从梦中惊醒后,来不及穿棉衣,就从后门跑到山上去了。抗联战士追到山下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缴枪不杀!”跑上山去的伪警察听到喊话后,纷纷下山,举起双手投降。攻打木箕河林场战斗前后不到两个小时就胜利结束,击毙李海山、郑文彬等顽抗的伪警察,消灭日军十多人,俘虏伪警察120多人。

我军有两名战士牺牲,三名负伤。抗日联军缴获了轻机枪三挺和大批武器弹药以及粮食等大批物资。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召开了庆祝大会,用缴获的米、面、酒、肉犒劳将士们饱餐一顿。杨靖宇还向劳工和投降的伪森林警察宣传我党的政策,愿意参加抗联的欢迎,不愿意的可以发给路费回家。并告诫他们不要再为日本人卖命,要支援抗日联军,共同打倒日本侵略者。当时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加了抗日联军,没有参加的也表态不当亡国奴,要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联军。开完庆祝大会,天已经亮了,抗联大部队主动撤退。留下一小部分兵力,由警卫旅一团许国有团长指挥狙击增援的敌人。日寇苦心经营的木箕河林场火光冲天,“老集团”被烧成残垣断壁和一片灰烬。

3月16日,日本鬼子和伪讨伐队聚集700多人追击抗日联军,企图报复。在富尔岭与狙击的抗联部队交火。战斗非常激烈,抗联凭借优越的地势,居高临下,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共消灭敌军80多名。抗联部队也付出了很大代价,16人牺牲,团长许国有同志壮烈殉国。战斗到天黑,抗联大部队安全转移到柳树河子、大蒲柴河等地。敌军怕遭到抗日联军的埋伏,不敢贸然进攻,只好败退。

火烧“老集团”之后,抗联威名远杨,日寇闻风丧胆,日夜惊恐不安,极大地激发了抗日民众抗日救国的勇气,坚定了民众驱逐日寇的信心。

袭击大蒲柴河镇攻打木箕河林场战斗后不久,杨靖宇又率部攻打了桦甸县大蒲柴河镇。大蒲柴河镇是日伪在桦甸县的重要军事据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敌人在大蒲柴河镇建有一座日军军火仓库,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约有一个营兵力的日伪军在这里驻防,还设有伪警察署,共有日伪军警250余人。4月7日深夜,杨靖宇指挥二军四师和一路军警卫旅等部共计300余人,兵分两路,一路佯攻伪军兵营,一路主攻伪警察署。抗联队伍很快攻破了伪警察署,解除了伪警察的武装,并迅速打开敌军火仓库,抢运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然后将敌人的仓库点燃,部队迅速撤出大蒲柴河镇。直到这时,一直死守营房的伪军才知道上当了,立即组织追击抗联队伍,杨靖宇指挥抗联部队在大蒲柴河西南方83高地附近将尾追的日伪军击溃。这次战斗击毙日本警尉藤田一夫、警尉补下田敬藏、板本道义、山田德雄、西村幸一等20余日伪军,俘敌20多名,缴获机枪一挺、步枪50余支、匣子枪5支、子弹数万发及现金8万元。4月10日夜,杨靖宇率部乘胜袭击了大蒲柴河东边的小蒲柴河“集团部落”,烧毁伪警察分驻所。

11日,杨靖宇率部再次袭击大蒲柴河镇。

4月下旬,杨靖宇率部300多人,袭击小蒲柴河西北部的浪柴河敌军据点,攻破敌碉堡,攻进警察署大院,获大批武器弹药、粮食等物资。被东北抗联一系列战斗打得焦头烂额的敌人不得不承认:“第一路军系统活动非常活跃”。

来源:《中国共产党桦甸历史》第一卷(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曹铁权编辑:陈德

“桦甸发布”投稿邮箱:hdtx11

sohu.







































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ly/228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