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吉林市司法局与吉林市妇联在桦甸市共同举办“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揭牌仪式,拉开吉林地区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专项工作大幕。桦甸市司法局、桦甸市妇联充分整合资源,以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为重要依托,建立完善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1
人员配备专业
妇女儿童法律服务多呈现复杂、疑难、专业性等特点,市妇联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聘请市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妇联执委,在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站、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挂牌上岗,为办事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目前,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乡镇15位妇联执委已上岗履职,形成市、乡、村三级妇联执委联动工作模式。
2
工作机制健全
市妇联、市司法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细化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市妇联权益部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调度、协调全市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各项相关工作得以落实。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司法行政机关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3
服务形式多样
为了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妇女儿童受益,市妇联依托远程视频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体系,村、乡级妇女儿童在本级未能受理、解决的疑难、复杂等问题,可直接通过远程视频设备,同上一级公共法律服务部门链接,实现足不出户互联网“面对面”解决问题,更方便、更快捷。
4
工作成果显著
截止8月10日,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共接待妇女儿童法律咨询25人次,解决13件,指引12件;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妇女儿童案件7件;人民调解中心受理妇女儿童案件2件,调解成功1件;一村(社区)一律解答妇女儿童法律咨询人次。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