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女护士裴玉珠
#桦甸新闻#据记者了解,裴玉珠是桦甸目前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她已经86岁高龄,除腿脚有些不方便,身体还很健朗。
7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裴玉珠老人家,可能盛夏炎热,老人上火,上嘴唇起了两个泡,已经定痂,但是精神头很足。她热情接待我们几个记者。谈起抗日故事,老人说:“我入伍了,日本鬼子也倒台子了,那是年夏天。”严格意义上讲,老人从戎没有直接参加抗日战争,但是也曾默默为抗击日寇做出一些贡献:为抗联(包括后来改编的东北民主自治军)战士做鞋袜、做干粮。照顾伤员等等。直到为了逃婚,参加了军队,才成了一名光荣的战士。
裴玉珠的军人证
裴玉珠老人经历坎坷。她是朝族人,她听表姐讲,3岁时父母带着她几个姐妹从朝鲜(或现在的韩国)漂泊到桦甸的,父亲在一户地主家当长工(东北方言叫扛劳金)。因为父亲嗜赌,欠下大笔外债,于是把裴玉珠卖给了桦甸优胜一带姓于的大地主家做童养媳。这期间她接受了革命道理。到16岁的时候,于家催促成亲,在金伯母(桦甸老县长金武甲的母亲)和一位王大娘的帮助下,把裴玉珠藏匿起来,然后送到了队伍上(东北民主自治军),因为逃婚她成了一名革命战士。
因为裴玉珠会一下简单的护理和抢救技能,所以一参军就当上了战地护士。日本鬼子投降后,国民党军队疯狂争夺东北要地,裴玉珠所在的部队战斗一场接一场,她就跟随着一线作战部队,有战士受伤,就立刻冲上去,扶下来,用担架抬下去,然后紧急战地包扎抢救。一个16岁的女孩子,在枪林弹雨中看到战友残肢断臂、血肉模糊,刚上战场时提心吊胆,但是几次历练,她习惯了这种战斗生活,子弹在头上飞,炮弹在身边炸,她全然不顾,注意力都在伤员身上。
裴玉珠的军人证
近70年的历史,老人已经耄耋之年,年轻时的记忆有些模糊,参加过哪次战役,在战斗中如何表现,已经说不很清楚。但是她清晰记得,在年东南岔战斗中,侦察排战士大郑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折了腿,她把大郑抬到卫生站抢救,需要输血时,裴玉珠毫不犹豫地撸起胳膊,因为她是O型血。殷红的血液抢回了大郑的生命,尽管后来截肢,但大郑一直感激这位朝鲜妹妹。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裴玉珠究竟救护了多少伤员,都救助了谁,她已经记不清楚了。她向记者说:“(战士)受伤了就赶紧抬下来,再(由别人)护送到战地卫生站,(我)回头还得救别人,连名字都来不及问。有阵亡的,就抬进棺材,都是缺胳膊少腿,还有没头(颅)的,都叫不上名字。”裴玉珠总觉得那段战斗生活终生难忘,也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
裴玉珠接受记者采访
年,裴玉珠离开部队,来到地方。她被分配到二道甸子,当时綦国庆担任区团委书记,裴玉珠担任村团委书记。主要工作就是发动青年参加土改,踊跃参加解放军,那时她整天忙忙碌碌,工作得有声有色,用裴玉珠的话说是“培育党的后代”。
后来,姨家表姐在横道河子给她介绍了一个朝族青年朴尚根,裴玉珠离开工作岗位,喜结连理,并生育了两儿三女,从此她相夫教子,为家庭,也为社会默默做出贡献。
李俊武钰洪摄影郭林编辑杨乙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