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日报》6月10日1版
近日,全国农民画展在桦甸市隆重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余名农民画家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一个火车不通、高速不通的小城,在艺术的感召下,空前振奋。
在东道主的精心安排下,桦甸农民画产业犹如一轴精致画卷,向参展嘉宾完美展示。
事实上,纵然是一刻荣耀,也常是多年积累。
“桦甸农民画实现了从‘土’到底到‘洋’到顶的转变,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亲历画展,幅入展作品一路看过去,东北农村的风土人情总会不经意地跳入眼帘。每幅作品的右下角都会标注作品的相关介绍,若留意,多的是“桦甸”字样。
“此次画展,桦甸农民画家大丰收,入展作品多达41幅。”桦甸市文化馆副馆长康梅花介绍说。
有意识地循着“桦甸”标签审美,但见各种题材的农民画虚中见实、土中见雅、拙中见美,从民族生息、传统习俗等角度描绘出别样的文化风貌,让人从诗情画意间领略到人间烟火的妙趣横生与历史穿流的生生不息。
画展座谈会上,康梅花的推介声情并茂:“4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桦甸农民画不断创新、成熟、壮大,像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鲜花一样,开遍了桦甸青山沃野,跻身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林。”
桦甸珍视两张名片,皆因农民画。
“年,桦甸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新世纪以来,又两度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桦甸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骄傲溢于言表。
头顶艺术光环,桦甸农民画一路前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在融合中升华,形成了别致的桦甸风格,雅俗共赏。
“让艺术变成产业,让产业走向世界。”桦甸市委、市政府立下的是雄心壮志。
近年来,桦甸市不断加大对农民画产业的扶持和指导力度,成立了桦甸市农民画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农民画发展实施意见》,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画产业发展;印制了《中国·桦甸农民画精品集》,出版了《农民画视界》专刊;建立了农民画展览馆、博物馆,打造出集创作、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培育基地;农民画主题银行、农民画主题景区、农民画主题餐厅等农民画宣传展区不断涌现,带动农民画产业发展升级。
“如今,桦甸农民画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液。在魅力城市建设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随处可见农民画的身影。而随着农民画长廊、乡村农民画墙、农民画产业园区的成功打造,农民画的层次和品味获得有效提升。”桦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全义介绍说,农民画还被纳入冰雪节、白桦节等域内外主要文化活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在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引领农民画成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
承办全国性的农民画展览,是桦甸几代农民画工作者和画家们的希望与梦想。机会来时,桦甸不会放过。
桦甸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曲鑫给出了这样一份筹办全国农民画展的工作记录:年2月,赴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联系对接承办展览事宜;当月,前往东丰县在北京举办的农民画展参观取经;3月初,赴山东青州参观农民画基地,考察农民画产业发展;3月末,赴浙江参加温州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8月,赴西藏日喀则市开展农民画艺术交流;11月,在长沙市图书馆举办桦甸农民画展;12月,赴安徽霍山参加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作经验交流,会上正式向全国发出“美丽乡村·白桦相约”全国农民画展邀约……
用心在点滴之间,丰收则顺理成章。
全国农民画展在桦甸市的成功举办,引发了社会广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