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吉林省就有先进知识分子和党员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并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创建了吉林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长春支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吉林人民率先抗日,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吉林是这一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等抗联先烈就壮烈殉国在吉林大地上。吉林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和前沿根据地,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秋冬三季攻势等重大战役都在吉林展开,吉林人民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吉林省妇联、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巾帼志愿者讲党史》栏目,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吉林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引导全省广大妇女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建立,辉发江南抗日游击区的开辟
早在年初,中共满洲省委就根据南满游击队在抗日斗争中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况,向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建议,将游击队扩编为一个独立师。年5月中旬,满洲省委在接受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作出的《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中,又提出要“以最好的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人民革命军”的任务。7月1日,满洲省委在《给磐石中心县委及南满赤色游击队的信》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将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目前军队的编制稍稍在向前发展时(一倍左右),立刻编制成为一个师。”并提出编制要“采用三三制,以班为单位,十人为班,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三连为一团,二团为一师。”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为建立独立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游击队,积极征集和吸收工农群众参加游击队,并加强队伍内部的政治工作,到年9月,游击队人数增至余人,其中党、团员占一半以上;二是不断扩大反日统一战线,团结更多的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使磐石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出现了各路抗日大军联合抗日的大好局面;三是在抗日斗争实践中,培养并选拔了一批政治军事干部,为独立师的建立准备了干部。在此基础上,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于8月15日召开南满游击区和南满游击队的代表会议,决定于当年九一八纪念日正式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年9月1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游击队总队部在磐石西玻璃河套猪腰岭召开大会,正式宣布将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独立师司令部内设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军医处及政治保安连。杨靖宇担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独立师下辖两个团,第一团团长袁德胜,政委朴翰宗,参谋长李松波;第三团团长韩浩,政委曹国安,政治部主任李明山。全师共人,加上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共余人。在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大会上,公布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成立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政纲》、《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士兵优待条例》、《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暂行规则》及《告反日义勇军战士弟兄书》等文件。同日,磐石中心县委为庆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成立,在磐石县郭家店、石虎沟等10余处分别举行了共约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广泛宣传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性质及其诞生的伟大意义。9月30日,中共满洲省委还为独立师的成立发来了贺信。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成立宣言》中宣告:第一军独立师是“东北三千万民众的武装力量”,全体指战员“誓与日本强盗及走狗‘满洲国’斗争到底”,以“达到收复东北失地,驱逐日本强盗出‘满’,推翻走狗‘满洲国’的统治,建立民众政府”的目的。在《暂行规则》中要求,人民革命军指战员绝对不许损害民众利益,否则将严加惩处。在《告反日义勇军战士弟兄书》中提出,“愿在下列条件之下与任何反日队伍结成反日作战同盟:(一)不投降,不卖国,反日到底。(二)允许民众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三)允许民众武装起来,共同进行反日战争。”10月1日,独立师司令部又颁布了《参加人民革命军暂行条例》,具体规定了(集体或个人)参加人民革命军的条件、编制方法以及武器与战利品的分配办法等,其中还特别规定了凡参加人民革命军者“须接受共产党的代表政治委员为本军最高领导之制度”。第一军独立师成立不久,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和共青团满洲省委的提议,又以青年义勇军和少年先锋队员为基础,设立了少年营,营长朴浩,政委尹京文,队员中团员占80%。年初,独立师将第一团第二连改编为独立师司令部卫队连。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建立,使日伪统治者感到十分不安,遂调集日伪军,从10月1日开始,以磐石游击根据地为中心,进行长达40天的“大讨伐”。参加“讨伐”的日军有第十师团一部,还有一个骑兵旅团、独立守备队和飞行队,共余人;伪军有吉林省伪第二教导队、黑龙江省伪骑兵第一旅和第三教导队,伪靖安军炮兵队和伪新京骑兵一个团,约1万人。在“讨伐”中,日伪军所到村屯,一律烧杀血洗。玻璃河套、拐子炕等地,房屋几乎被烧光,大批群众遭屠杀。在吉昌子,日伪军仅三天时间就杀害民众余人;在磐石镇、烟筒山等地,一周之内杀害民众余人;在伊通、永吉、海龙也大肆烧杀抢掠。对其他抗日部队,日伪军除进行残酷镇压外,还实行欺骗政策,以造成各义勇军与独立师的对立,致使一些反日队伍被敌击溃或遭敌瓦解,个别队伍首领投敌。在敌人的“大讨伐”面前,独立师采取避实击虚,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联合其他反日部队,伺机打击敌人。独立师将第一团和少年营留在磐东,司令部率政治保安连和第三团到磐西活动,神出鬼没地与敌人周旋近一个月。10月下旬,其他反日部队大多离开磐石一带,独立师联合各抗日部队共同退敌的计划已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开辟新区,独立师和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关于“赤色游击队目前主要的任务不是死死的守住那个很狭小的根据地,而是要扩大游击运动,开展反日的游击区域,扩大赤色游击队政治影响,发展游击队的组织”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此时改称中共南满中心县委)根据省委指示作出的“必须迅速的转变在过去保守和死守很狭隘的区域的路线”,“按照军事上必要和将来在南满全局活动的情形,必须活动到辉南、桦甸、金川、柳河、海龙等地”的决议精神,除留第一团和少年营在磐石游击区坚持斗争外,独立师主力包括政治保安连、第三团等南渡辉发江(今辉发河),到柳河、辉南、金川和沈海铁路沿线一带开展游击斗争。10月27日,杨靖宇率独立师司令部、政治保安连、第三团从黑石镇附近渡过辉发江南下。时值深秋,白露横天,指战员们虽然身无棉衣,却个个精神抖擞,趟过冰冷的河水,奋勇挺进江南,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军的抗日救国纲领,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群众自动杀猪买酒送给队伍,请求我们队伍常在当地活动”。杨靖宇率部渡江后,即与南满第一游击大队会合,将游击大队中的原海龙游击队人员改编成江南游击第一连,调游击大队政委刘山春到独立师司令部工作,另派宋铁岩兼任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政委。11月15日,独立师路经金川县旱龙湾(今辉南县碱水顶子北方)时,政治保安连遭到尾追的伪军混成第六旅独立团第三营邵本良部第八连的袭击,战斗中毙敌7名,伤敌6名,击退了敌军,但独立师方面也牺牲4名指战员,其中包括随队赴海龙巡视工作的中共满洲省委常委金伯阳。11月24日,杨靖宇率部余人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佯攻凉水河子,然后出其不意一举攻克柳河县重镇三源浦。捣毁了伪满铁路工程局、伪警察署和伪兵营,处死日本驻通化领事馆的总稽查和3名亲日走狗,缴获了一批武器,没收了日伪许多物资,解决了部队的冬装问题,在战斗中刘山春不幸牺牲。独立师奇袭三源浦的胜利,使伪军营长邵本良十分恼怒,遂集中兵力“追剿”独立师。但杨靖宇率部忽东忽西,邵本良根本找不到独立师的踪迹,便设下奸计,写了一封致伪第六混成旅旅长廖弼宸的假信,有意使它落入独立师手中。信中假称他正带队在柳河东部堵击独立师。杨靖宇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也写了一封假信,说他正率队东进,令独立师第一团火速前来参战,也使这封假信落到伪军第三营手中。结果邵本良中计,率队在回头沟堵击独立师,而独立师则乘虚于12月23日,联合抗日军老长青部一举攻下敌人兵站基地凉水河子,毙敌20余人,俘敌10余人。在独立师司令部与第三团在辉发江南与伪军邵本良部周旋作战的同时,在磐石一带坚持斗争的第一团和少年营也分兵到桦甸、伊通与磐石北部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活动。12月1日,日伪军再次纠集余兵力,寻歼辉发江北的抗日武装。第一团于12月9日策动东集场子伪守备队第八连(绿杆队)哗变,打乱了敌人的“围剿”部署。但因第一团兵力不足,游击区和根据地遭到敌人严重破坏。为改变被动局面,第一团主力也渡辉发江南下,只留下一个排与少年营在磐北坚持游击活动。年1月1日,第一团与南满第一游击大队等在辉发江南与独立师司令部、第三团会合。1月17日夜,独立师第一团、第三团及南满第一游击大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共约人,在杨靖宇指挥下,分兵三路,一举攻入敌人在临江县的重要据点八道江镇,毙敌10余人,没收部分物资,拂晓后主动撤离。此后,独立师各部西进,在报马桥、回头沟、哈尼河、板石河、四岔等地连续击溃伪军邵本良等部的进攻,歼敌数十人。通过上述一系列战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联合各抗日武装打破了敌人的围攻,扩大了游击区域,使独立师威名远扬,成为南满一带抗日武装力量的中心,周围义勇军相率前来联系,愿意和共产党一起抗日。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独立师司令部因势利导,于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的山林中,召开了独立师与另外16支抗日部队首领参加的大会。会上杨靖宇发表了讲话,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并与各部首领协商,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老长青”部首领隋长青为副总指挥,李红光为参谋长,宋铁岩为政治部主任,赵参谋长部首领赵铭思为外交委员(不久为副总指挥)。会议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成立宣言》,制定并通过了《斗争纲领》、《赏罚条例》和《联合作战条例》等文件。会议还整编了抗日队伍,除独立师保持原建制外,将其他人数较多的抗日队伍分别编成8个支队,即:第一支队“老长青”、第二支队“四海山”、第三支队“国军”、第四支队“朱司令”、第五支队“双胜”、第六支队“保国”、第七支队“东边好”、第八支队“赵参谋长”;人数较少的抗日队伍则编为总指挥部直属的游击连,如将忠良军编为游击第二连。同时,还划分了各抗日部队的游击区域。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成立后,针对日伪当局指使伪奉天省警备司令于芷山率伪混成第二旅、第三旅、第六旅及伪军邵本良、王殿斌、于泽甫3个支队对其进行的“讨伐”,立即分兵展开反“讨伐”斗争:独立师第一团、少年营及天虎等部队重返磐石老游击区;独立师第三团和南满游击第一连、第二连在金川、柳河、通化、临江等地游击;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在辉南、濛江、桦甸等地战斗;独立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在金川、临江、柳河及沈海铁路沿线一带活动。年4月,杨靖宇率领独立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联合老长青、赵参谋长等部,连续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荒沟、临江林子头等多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6月,南满第一游击大队联合其他抗日队伍进攻桦甸会全栈,获得胜利。7月,杨靖宇率队联合其他抗日队伍攻打兴京县城、濛江一撮毛和桓仁八里甸子、四道岭子、大清沟等地,扩大了人民革命军的影响。8月,独立师第三团在海龙县山城镇附近伏击日军汽车队,击毙日军大佐以下官兵28人,缴获轻机枪等一批武器。独立师在指挥各部进行抗日游击斗争的同时,还不断调整与充实队伍。年5月,建立了负责培训干部的教导连。不久,又将抗日部队臣军改编为南满第二游击大队,还收编了80余名红枪队。8月,以游击第一连为基础建立了第五团,同时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原政治保安连、卫队连和第五团第八连为基础,重新组建了教导连和保卫连,并新成立一个少年连。独立师第一团和少年营返回磐石老游击区后,不断打击敌人。第一团第一连在磐北一带活动,于4月3日在磐北对子北沟与伪军第十四团及磐石伪警察大队约人交战。6月1日,第一团第一连又联合其他抗日队伍在永吉八区平岭伏击吉林伪军。第一团第三连和少年营在伊通一带活动,于6月29日在伊通二道沟联合其他抗日队伍与长春伪军刘团“模范骑兵连”交战,打得敌人溃不成军。7月27日,新恢复建制的第一团第二连与少年营一个排围攻磐北成德隆烧锅,歼灭反动会兵30人,缴获牲畜30余头,粮食余石。在此期间,第一团和少年营还于5月与“天虎”、“四季好”、“马团”、“赵团”等抗日部队成立了江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此后,又把十余支抗日队伍编成游击连。总之,自年9月独立师成立以来,经过近一年的转战,开辟了辉发江南广大的抗日游击区,其范围包括柳河、辉南、金川、临江、通化、濛江以及桓仁、兴京等地。同时,辉发江北的老游击区也得到不断扩大,由原来的磐石、伊通、桦甸扩展到海龙、西安、永吉等地。独立师各部的兵力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独立师的总兵力由成立时的人增至余人。独立师团结了许多抗日义勇军、山林队,当时活动于辉发江两岸的其他抗日武装约有1万余人,其中团结在独立师周围并参与联合作战的抗日军约有0余人,从而确立了独立师在南满抗日武装力量中的领导地位。本文摘录自《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第一卷》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来源:吉林女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