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突出党员干?部带头,强化身份意识一是着重培养后备人才。做好人才内部挖掘和外部引入,在本村物色有威信、有能力的致富能手和实用人才,同时畅通返乡回乡渠道,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扩大外引力度,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带头退伍军人和待业大学生、退休干部职工等人才请回来,加入村级后备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年纪较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群众认可、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目前村党支部后备人才库共有12人,其中35周岁以下7人,达总人数一半以上。二是加大后备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坚决防止备而不用,积极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提供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村级发展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后备干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让后备人才早日成熟,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助力。目前,后备人才中有6人在村任职锻炼。三是落实“一对一”帮带制度。村干部与后备干部形成“一对一”结对帮带,时刻了解后备人才思想变化和对工作的谋划,组织安排后备干部在村“两委”实践锻炼,做好党支部书记的小帮手,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支部书记每月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党建+”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党建指导员按时列席村内“三会一课”,指导村党组织严格履行组织生活制度,同时做好党员承诺事项,定期选取1个党员干部典型,进行学习宣传;按照“一社一网格”标准科学划分网格体系,逐级落实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带领群众致富、倡导文明新风等责任,共划分网格12个,包联群众户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村书记讲党课
突出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规则意识一是抓“软件”促进党支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建立健全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以及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切实做到支部工作有规范、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如坚持落实“七必谈”,每季度与村班子成员谈心谈话1次,每半年村党支部与党员谈心谈话1次,每月村书记与党员谈心谈话1次,做到敞开思想、坦诚相见、增进团结、共同提高。二是抓“硬件”促进党支部活动顺利开展。抓好阵地建设,确保支部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能够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主题党日等活动,确保党员活动经常化。坚持治理建设两手抓,以“六清”为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三个全覆盖”。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项目、统一施工、统一建设、统一验收”五统一原则,积极协调资金打造杨树大屯和杨树五社两个屯。三是抓监督,促进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村党风政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民主监督的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近期设立了村级廉情监督站,配备1名义务站长和3名义务监督员,对本村落实“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情况开展义务监督。村“三委”班子议事突出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发展意识一是盘活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党支部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按照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和历史民俗文化,以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有效利用为纽带,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友谊花海,为村集体经济创产增收。友谊花海始建于年4月,花海种植面积约15公顷,花卉品种50余种,建有观光台、凉亭、农贸区、水上游乐区、网红桥、空中索道、漂流等休闲娱乐设施。友谊花海,已经成为苏密沟旅游的新地标。二是创新思路,改变“输血”方式。创新资金注入模式,整合村级集体资金的同时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在不改变集体经济实际掌控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企业、合作社或者农户以资金和技术入股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采取“村党组织+经营主体+贫困户”方式运行,形成村主导、合作社经营、村集体、农民和贫困户共同收益的工作格局。创新经营方式,做到统一管理、统一用人,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进行清产核资,有效整合,全部入社。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外出务工农民、其他有意愿流转农户等资产进行吸纳流转入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同时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动员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务工,既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了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三是争取扶持政策,提升“血液”质量。村党支部紧紧抓住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个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完善花海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年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目前资金已全部投入建设。年友谊村集体经济收入74.9万元,其中:花海旅游年收入60万元、车辆出租年收入3万元、祥谊肉鸡养殖年收入11.9万元,每年为每名贫困户分红元,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余人,人均增收元以上。(桦郊乡夏苗供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