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北京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郭恒吾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们公司就在离长安街不远的地方,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南池子、地安门和长安街那块转悠,感受着都市的繁华和古都的底蕴,也体验了骑车比开车快的生活。
左3:郭恒吾
有时候获得感,就是咬咬牙的过程。虽然工作压力不大,且收入不错,郭恒吾却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每每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想起儿时的玩伴,我又是那样的不舍,那样的留恋。我的家乡地处长白山余脉,被群山环绕,可谓‘八山一水一分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山地气候造就了这里丰富的土特产资源,特别适合大豆的种植。”
研究生毕业后,面对东北人才外流,家乡发展滞后的现实窘境,作为一个东北长大的孩子,郭恒吾心里特别纠结,是该随波逐流在北京继续北漂,还是回到家乡创业,自己也算一个年轻人,也算学有所成,那段时间,特别煎熬。
郭恒吾说;“我最后还是决定,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为了充实自己,我先到了吉林省粮食集团品牌建设办公室,做市场推广工作。在工作期间,我发现我们吉林省的农产品,特别受欢迎,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口碑好,但是却卖不上价,利润都被中间商赚走了,卖初级农产品只能挣点辛苦钱。后来,集团组建了营销中心,成立之初,要做好整个营销的可行性报告及商业计划书,由于国有企业之前没有开展过实体销售业务,加上我在北京上学多年,对新生事物的了解比较多,前期调研和商业计划书就落到了我的头上,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的小团队一点一滴的收集了大量的品牌、品类、产地、销售等数据,也把商业计划书拿到了桌面上,我也第一次站在董事长面前,亲自汇报了我们整个商业计划的来龙去脉,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台下也响起了认可掌声。”豪情万丈,大干一场劲头激励着郭恒吾。
有时候失落感,就是再一次出发的勇气。吉林省粮食集团领导决定投入万的启动资金,全国建店家,郭恒吾的团队信心十足,期待着项目的启动,可是迟迟没有等到结果,等来的却是部门的解散,以及工作的调动。
这对回乡初期踌躇满志的郭恒吾打击特别大,巨大的失落感让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工作,决定自己去干这个项目,带着几个当时一起参与工作的小伙伴,来到了吉林市,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郭恒吾回忆道:“我们开了一家粮油大卖场,开启了我们的梦想。当时太小,没有任何经验,每次到一车货,我们都是自己卸货,一车货我们要卸三个多小时,每次都汗流浃背,还记得当时有个小伙伴,我在车上搬货,他在车下接着,突然他哭了,说自己堂堂一个大学生,就天天干这个?就装车卸货?我只回复了一句话,我说:大学生咋的了?我还是研究生呢!只要我上了这个车,不卸完最后一箱货,我绝不下车。”
虽然郭恒吾嘴上强硬,但内心也是无比失落的,是不是选错了?但这样的怀疑没有持续多久,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郭恒吾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没有经验不怕,我们年轻,不怕吃苦,敢拼。我们自己谈客户,自己做促销员,参加大大小小的展会,一定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当年在国企为了品牌建设做足了准备,并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做了接地气的商业计划,这些郭恒吾的团队都没扔。按照当年的设计,一切都按照方案标准化运行,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市场也一点点有了起色。郭恒吾说:“从没人认识我们,到后来我们年轻的大学生团队,用真心的诚信、服务、售后,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样用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就做到了吉林市同行业的前几名,销售额也突破了千万。”
有时候幸福感,就是生活中积累的真谛。有了经验,有了客户,有了渠道,郭恒吾用了心的想法,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于是,他注册了吉粮品牌,寓意着吉祥如意,“粮”全其美。
郭恒吾回忆说,吉粮品牌诞生之初,在其他工厂进行贴牌代工,利用吉林市之前的渠道沉淀,迅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我们把吉林市当成样板市场,在东北几个规模小的城市复制,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接下来,郭恒吾的团队开设了吉粮粮油大卖场,标准化运营,统一装修、干净卫生,改变了传统粮油店的脏乱差的形象,很多城市的代理商找到了我们想要加盟,吉粮品牌强势增长。郭恒吾说:“每个地区的卖场,开业七天庆,日均销售额都在7万元左右。利用吉粮卖场的人气,很多代理商迅速的进入当地市场,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我们半年内就开了25家卖场,也就出现了25个城市代理商,基本上每周都有新店开业。”
吉粮品牌迅速落地生根,半年时间销售额突破0万。在年,郭恒吾在自己的家乡桦甸开工建设了吉林出彩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了吉粮品牌的全国运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一代新农人的殷殷期许,时刻激励着郭恒吾砥砺前行。
年8月份,吉林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吉林市召开,位于桦甸的吉林出彩农业有限公司成为省领导调研的几个企业之一,“吉粮”牌可喝有机大豆油又吸引了景俊海的注意。景省长在郭恒吾的介绍下亲自品尝了大豆油,直言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喝生豆油,闻起来像,喝下去也很舒服。
脚踏实地,郭恒吾的事业上路走得越来越扎实。他说:“‘挺起中国大豆产业脊梁’是我们企业的奋斗目标,到年,公司力争实现销售收入0亿元,到年实现大豆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实现发展家以上种植合作社。”
吉报江城发布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添奥
责编:李婷
编辑:姜岸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