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咱们村达者文尤仁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达者?尤仁杰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塑料皮笔记本(不是电脑)。我把“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写在了笔记本儿的第一页,第一行上。这是我从自己记录的一些名言、歌词和诗句里挑选出来的一句名言。

为什么我会选择这句名言呢?那时候十三四岁的我,是想成为一位达者吗?现在想想,或许当时还真有那么一点儿朦胧的情愫。岁月蹉跎,不知不觉,我就到了退休年龄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那原本就不太清晰的达者梦想呢?它早已经从我的意识中变得越来越模糊,看不清了。对此,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我确实没有为这个达者目标认真筹划和努力过。或者说,我原本就没有看清楚这个目标是什么,它究竟在哪里。那时我只是觉得,要想成为一位达者,最重要的应该是,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财富,还要有很高很高的社会地位。否则,你靠什么“兼善天下”呢?

我对这句名言的理解,一直到退休之前都没有改变,我也没再仔细想过它。就像我那被尘封的塑料皮儿笔记本儿一样,它早已经被我淡忘了。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了这句名言的出处。据说是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九),原文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与我在笔记本儿上记录的有点儿不同。孟子的这句名言,先说的是“穷”,后说的“达”。其中好像包含了一个由“穷”变“达”的过程。我笔记本上记录的,先说的是“达”,后说的“穷”。两个版本那个更早些呢?我无法考证。孟子成为达者了吗?按孟子自己的达者标准,他是一位达者了。孟子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观察、思考和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就是他的儒家学说。这个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应该就是孟子所说的“独善其身”的过程,它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孟子的“兼善天下”也很直观。他周游列国,努力把自己的儒家思想传播到了他力所能及的天下。孟子的一生,完整演绎了他的“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名言。

但是,这与他的金钱财富有关系吗?这与他的社会地位有关系吗?好像都没有什么关系。他靠的就是自己“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被人们认可和尊重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达者有过这样的描述:“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老子还说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可见,老子是把“顺天而生”的人称为达者。而“三纲五常”还只能是“术”,不是“道”。这样看,说孟子是达者还有点儿牵强了。因为,儒家思想的“孔孟之道”,严格地说还只是“术”,不是“道”。什么样的人是达者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达者的说法很多。我选择抄录了一段,我们一起看看。达者从完整意义来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生命大道的通达通达是对生命根本大道的相通。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也懂得生命的局限。因此在生活中,时刻把握根本。不至于被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束缚住。更不会破坏自己生命的根本。第二,“零阻力”的旷达生活在海阔天空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不管生活中和心灵中有什么阻力,都能够巧妙地化解。所以,经常处于“零阻力”的境界。第三,内在潜能的达成由于他们积极而谨慎的让自己内在长处与外在的优势实现理想的结合。所以,内在的潜能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概括起来说:达者就是一边进取,一边去粘解缚,从而得到人生整体的丰盈。获得潜能最大实现的人生。在达者身上,应该有这样的融合:1.自利利他。2.智德圆融。3.觉行圆满。4.进取与自由的统一。即西方的进取与东方的解脱能够融合。

这里对达者的描述中,说的挺多。这说的应该是理想中完美的达者。但却丝毫没有说到金钱和财富,也没有说到社会地位。这样看来,我过去对达者概念的理解始终不正确。

达者与现在具有超常技能的达人不同。达人一词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例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按着现在的说法,他就是个解牛达人,但他不能称为传统意义上的达者。他的解牛技能只是“术”,不是“道”。东方人所说的达者,讲究的是人的思想境界,讲究的是“道”。而西方的达人,说的是人的超常技艺,讲究的是“术”。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上述对达者概念的解释,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名言它是孟子的原创吗?在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九)中,原文是这样的:“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这里,孟子是否是引用了“古之人”的名言,又加入他自己的理解呢?孟子是我们的先贤,在孟子之前还有很漫长的人类文明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名言,有不同的版本。有先说“达”后说“穷”的,还有说“达者兼济天下”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现在认为,这句名言中的“穷”和“达”指的不是财富和地位,也不是指一个人的得志或不得志。它所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觉悟程度和思想境界。“穷”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低;“达”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穷”和“达”指的是人们思想境界的两种相反的极端状态。人的思想境界低,就会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独善其身,唯我独尊,这就是穷者。这种人即使他很有钱,很有地位,他也是穷者。譬如,那些不良的富豪,那些巨贪的高官,他们都是思想境界低下的穷者。人的思想境界高,他就能做到自利利他,就能兼善天下,那他就是达者。例如,在清朝为办义学学堂,艰苦行乞三十多年的乞丐武训。达者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高人。达者要有优秀的社会践行,要能自利利他。这样才能彰显出达者的通达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达者。譬如,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就是自利利他,兼善天下的达者之举。反观有的国家,还在忙着修建边境墙。这就是只顾自己,独善其身,唯我独尊的穷者行为。所以,我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名言中的“独善其身”,应该是指自私自利,自我封闭,唯我独尊的穷者作为。这与孟子的原文本意不同,多有冒犯圣贤之虑。对于圣贤,我们理应尊敬,但不可迷信。

这样理解这句名言后,其中“达”与它的反义词“穷”就能充分体现出了对应的关系。“兼善天下”与“独善其身”,也能充分地体现出两个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其中的“兼”和“独”字,都显得用的恰当贴切。这些与一个人的金钱财富没有关系,与一个人的得志与不得志也没有关系。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达者吗?现在看,既然达者与财富和社会地位都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达者。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种南瓜的人,他种的南瓜在当地每年的南瓜品种评选赛中,总能获得第一名。他每年都把自己最好的南瓜种子,分给当地的其他种南瓜人。当地种南瓜的种子都是最好的。所以,在每年的南瓜花粉传播期间,当地不会受到不好品种南瓜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这个人又能培育出更好的南瓜品种了。这就是一个达者的作为。其实,在各类人群中都有达者。达者不论贫富,也不论社会地位。人无完人,达者也不是纯粹的完人。退一步讲,每个人都可以走在成为达者的路上。因为,在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他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都会相应改变。至于“兼善天下”中的天下,是可大可小的。大到无边的宇宙,小到一个人的心灵。每个人的天下,就是他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它是一个人的感知范围,它因人而异。达者就是通达了人生大道的人,也是成就了自己人生思想境界高端的人。每位达者的层次和水准不尽相同。每一位达者走的路也不相同。正所谓,“道可道,无常(恒)道“。

我们的建国领袖,这样描述过做人的标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认为,这里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及“我已无我”,它们在思想上都是相通的。有些达者的行为,会让我们非常感动,让我们十分仰慕。但这种感动和仰慕,只是我们作为观众的感受。它并不一定是达者的初衷。而更多的达者行为,会让我们不知不觉。上善若水,润物无声。达者离你并不遥远,他可能就在你的身边。达者,也可能就是你自己。

北宋的白云守端和尚有这样一首诗:“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作者简介

尤仁杰,男,年生人,现居桦甸市。初学写作,在自媒体上发表过几篇作品。

咱们村投稿须知

年2月11日创刊

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

责编剑雨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tq/11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