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来,桦甸市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7.13”洪灾中全市公路共损毁国省干线3条2.公里,县乡村公路50条.公里,全毁桥梁17座,局毁28座,涵洞毁坏道。继“7.13”后,“7.20”洪灾中全市又重新冲断或阻断乡村以上道路条,全毁桥梁15座,局毁桥梁17座,冲毁涵洞道。初步统计,两次洪灾对公路造成的损失约万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公路损毁状况,交通运输局党委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道路,确保了抗洪救灾工作不在交通延误,确保了整个抗洪救灾工作严密有序。
未雨绸缪迅速应对险情灾害
年初以来,交通运输局就研究制定了全市公路损毁抢险应急预案,成立公路损毁应急组织机构,由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总负责,下设协调组、抢险组、运输组、技术组、物资组、宣传组和抢险救援队。“7.13”洪灾发生前,根据气象预报通知,交通局就提前启动了应急预案,准备好抢险机械设备,组织各小组成员集合待命。13日11时,在得知部分公路阻断信息后,交通运输局按照“先通后畅、先干后支、先急后缓”的原则,立即安排抢险队伍调运设备、车辆,组成3个抢险小组冒雨前往灾情较重的国道嘉临线、省道永新线、县道取常线、吉桦线进行排险抢险工作,尽最大能力保障了救灾通道安全畅通。20日凌晨1时,4条主要路线再次出现险情,交通局再次启动抢险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抢险组进驻重灾区,为抗洪救援队伍到来打通了交通障碍。两次预案的及时启动,抢修方案的科学制定,为全市抢通抢修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彰显责任担当
“取常线新乡大桥和东荒山桥两处桥梁引道已刷空!”“常山铅矿岭有车辆被埋”“新乡大桥引道再次被冲断”......险情就是命令!抢险保通刻不容缓。面对险情,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兵分四组前往救灾现场,协调指挥处置险情。交通运输局局长吕新江为了掌握准确雨情信息,自己驾车冒雨前往省道永新线、县道取常线查看险情,13日晚9点,暴雨如注,当得知县道取常线新乡大桥和东荒山桥两处桥梁引道已涮空,如果不及时阻断桥梁两侧交通,车辆、人员通行将存在严重隐患,吕新江立即冒雨开车前往,与暴雨争分夺秒,紧急情况下,立即组织人员砍断树木断绝桥梁两侧交通,并派专人进行看守,因看守及时,无一人一车出现事故。13日凌晨3点,一辆桦甸开往吉林的大型货车在常山铅矿岭下被泥石流掩埋,吕新江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随时有落实滚落的危险,冒雨指挥腾达养护公司实施救援,用了接近3个小时的时间,才将车辆成功救援。
众志成城交通人全力奋战一线
“7.13”灾情发生后,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勠力同心,全力投入到公路抢险中,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县道取常线3处、县道吉桦线1处桥梁阻断处抢通完成,一周时间就完成了2处水泥混凝土悬空板隐患排除和多处泥石流清运工作,对几处隐患处进行了沙袋码垫防护,为“7.20”洪灾的到来起到了良好的防范作用。“7.20”洪灾后,全体干部分成3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前往国道嘉临线和县道取常、吉桦线进行抢险。各抢险组顾不上喊苦喊累,晚上睡在抢险车里,白天蹲在路边就着尘土吃着干粮,风餐露宿,昼夜施工,仅仅3天时间就完成了国道嘉临线、县道吉桦线抢通工作,目前县级以上公路均能正常通行客车。25日前他们已经抢通了木其河上的15座大桥引道,26日对乡道平二线进行路基恢复保通工作,预计4天能完成全线23公里抢通工作。两次洪水共调运钩机15台,铲车10台,大型运输车18台,拖板车10台,油罐车2台,发放水泥涵管余节,编织袋15万个,抢险资金约万元。
尽心竭力灾后重建共谋新篇
灾情发生后,面对现有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弱、遇到险情极易发生重复损毁的现象,交通运输局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在进行灾情核实、信息上报的过程中,对水毁公路和桥梁进行超前规划和安排,做到数据真实、信息详实、上报及时。同时根据核准的公路灾毁状况,按照轻重缓急,委托相关设计单位立即开展损毁公路、桥梁规划设计,指导乡镇政府完成乡村损毁公路修复工作。目前国道嘉临线暖木大岭至北安损毁路段已经列入省公路管理局养护大修计划。
洪水无情人有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交通人。桦甸的交通人在这场持续多日的抗洪保通战斗中英勇无畏、争分多秒,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救灾抢险、道路畅通的美丽篇章。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