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一个乌龙电话,一段吉林游记

一早,以开头的一个座机打来电话,自称是吉林市桦甸市某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询问我是否认识某某,我很客气的告诉她,我不认识,她应该是打错电话了。该干部说了声抱歉,就挂了电话,语气中颇有匆匆之感。联想到吉林市最近的疫情发展情况,看来当地干部群众都已经被动员起来了,又是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民战争。这个电话勾起了几年前我到吉林市及周边一游的情景。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既然巧遇了这个乌龙电话,我就又翻了翻几年前记录的一些文字,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也算给吉林市加油,给老朋友加油,希望他们顺利挺过此次难关。

6月12日,周五,晴。早7:10分出吉林火车站,L君早已在站外等候。我们握手拥抱,互致问候。数年不见,觉其厚实了不少,较印象中更显帅气,更白----虽然我知道用“白”来形容一个男生并不是什么褒义词,但是L君的确是个很白的人。白了,往往就显得洋气,贵气。

简单早餐后,我俩一起来到松花江畔松江东路乌喇文化主题公园和龙潭山公园游玩。L君介绍说前几年发大水时,因为泄洪的需要,曾经把这个公园给淹没了,这是后来重新修整开放的。一路看去,乌喇公园除展示吉林及当地少数民族历史、人文风情外,无甚新意----并不是说我对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不感兴趣,而是平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看过很多了,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而这个公园的景观并没有达到令人惊艳的地步,常言道“看景不如听景”、“眼中有景不如心中有景”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反倒是龙潭山公园颇有特色,号称“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可见其地位和分量,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在风水上很有讲究,当地人称“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前),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岭)”。该公园依山而建,随着山势的起伏,建了不少亭台楼榭,园中绿树成荫,空气湿润清新。山有蛟龙探水之势,水有蜿蜒曲折之妙,山水交映,风光旖旎。所谓的龙潭,也称“水牢”,不过是一滩并不十分大的泉水,据说是多年前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注水池。在水牢不远处,有一个圆形石头砌成的深坑,号称“旱牢”,其实就是高句丽时期储存东西的地窖。龙潭水面碧绿宁静,旁有“龙潭印月”碑一座,又有乾隆御笔“滚滚遥远出不咸,大东王气起龙潜”字迹。时虽已盛夏,然至潭边,顿有清凉之感。当然了,有潭就必有神话传说故事,无非就是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恶龙兴风作浪,百姓受苦,后来来了个牛人,经历种种艰难困苦,把恶龙降伏了,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个事情或者这个人,所以就有了某某名字,以后老百姓都来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听多了,自然就觉得无趣,不过令人很纳闷的是,为什么全国各地各景点都有类似的传说呢?跟L君探讨这个问题,他笑着说,可能因为古代没有互联网,资讯没现在这么发达,老百姓也好糊弄吧。我觉得挺有道理,同时又觉得,这可能就是古代老百姓受各种苦难太多,只能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一些神力鬼怪身上吧。

园内还有海东青广场,有一海东青的雕塑,气势雄伟,令人震撼。海东青意为飞的最高最远的鹰,相传十万只鹰才有一只海东青,是满族先祖的图腾神兽。广场有浮雕,记录了公元十二世纪海东青之战的过程。还有乾隆皇帝登祭碑一尊,石墙上还有御制诗一首,名《尼什哈山》(龙潭山的满语名字,因山东北侧的一条小河里盛产小鱼,所以又被称作尼什哈山,意为“小鱼”):“吉林城东十二里,尼什哈山巍岌屹。渡江揽景一登峰,红绿清秋错如绮。精蓝大士乃白衣,何代普陀飞至此。天池澄湛万山巅,翠樾倒影波中美。旱不知竭涝不盈,亦不飞流落涧底。地灵雩荣固其宜,兆叶维鱼谁所始。”读来果然一般。但想想,当时乾隆爷此诗一出,群臣必竞相称颂,山呼万岁,歌功颂德之声定不绝于耳,仿佛超李白越杜甫羞乐天愧东坡一般。可两百多年过去了,如果不是刻在这里,谁还能记得这首诗呢?它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呢?如常所言,十全老人诗虽多,然几无精品;墨宝虽遍天下,水平并不算十分上乘;对于书画的喜爱精神可嘉,然作为“盖章狂魔”,有时反而降低了名书名画的艺术性。幸喜有个好爷爷和好爹,得以终享太平。我问L君,其实乾隆爷跟华盛顿死于同一年,你知道不?L君摇头,表示真没想到他俩是同时代的人,感觉乾隆爷要古老很多啊。其实这可能真得归责于我们初高中的历史教育,横向对比进行的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发的不多,大家大多也只是背背知识点应付应付考试而已。乾隆爷和华盛顿虽死于同年,可是给后代留下的遗产却大相径庭,一个留下了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巨大历史包袱和天朝上国的美梦,一个留下了先进的现代政治制度,制度总有其惯性,但是历史的车轮却不会停留,在东西方即将激烈碰撞交融的当时,他们可能也不会预想到今后两百多年世间的如此变化,如此故事。其实,知古鉴今,能从历史中汲取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值得好好研究。

聊着聊着,不觉中走到了山顶“南天门”,从兹可远眺吉林市全景,松花江从城中弯曲流过,龙潭大桥横跨两岸,吹着山顶的小风,给人耳目一新、神清气朗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外乎也就是这种感觉吧。L君也说时常带家人来这里逛逛,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城市生活久了,难得能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一下,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听听泉水叮咚的声音,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一路闲逛,还看到山中不少庙宇,观音堂、龙凤寺、关帝庙等等,都不大,进去逛了逛,没什么值得记录的。其实我一直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和力量,作为一种人类与自然、与宇宙交流的方式,你可以不信,但千万不能轻视他们的存在,千百年来,它们已经是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寄托之地,在人们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重大时刻,也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其价值或许还不是我们一般人现在的认知所能衡量的。

逛了一上午,午至“老白肉馆”,品尝血肠、白肉等特色饮食,血肠不甚习惯,带点腥味,然尚可。饭后至江边散步,见二人转表演,地道的东北特色,演员卖力的表演,使得东北话铿锵顿挫、幽默诙谐的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听之有喜感,十分接地气。以我不广博的见闻而言,东北话、天津话算是北方方言里最有喜感的----南方很多方言听不懂,据南方的朋友说,也是很热闹搞笑的。东北人热情、直率,甚至有些时候给人种“咋呼”的感觉,不能不说跟这种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没有关系。看看从东北、天津走出来的相声小品演员,看看有地方方言特色的电视剧,真真的能感受到哪怕有很多的不开心,也能被他们的腔调和神情给逗乐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跟方言有关的问题,是因为个别字眼,声调,还是韵律,还是其他的什么,能让这些方言产生这种效果,且已经作为一种符号,刻在了当地人的血脉和行动中。或许这就是中国人苦中作乐、自强不息精神在语言和性格中的集中表达吧。

晚上又是特色的美食,总体偏咸,饭后早睡,明天还要早起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tq/6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