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一支画笔创增收

当人们提起农民,往往会先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劳作。但是在吉林省东南部的桦甸市,农民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画笔,一幅幅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画作享誉国内外,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推广「打稿」不久前,一期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在桦甸市文化馆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班吸引了30多位农民画爱好者,桦甸市八道河子镇的84岁老人苗发英和女儿苗在霞也赶来参加。苗发英和女儿苗在霞「我父亲喜欢美术,听说有这个培训班他就来学了。我也是业余爱好,能赚点钱就更好了。」桦甸市文化馆副馆长康梅花是桦甸农民画发展的推动者。三十多年来,她坚持艺术创作的同时,也花大力气培养其他农民画创作者。「推广农民画的第一步就是艺术培训,有了队伍才有农民画的继续发展。」康梅花(左二)在培训班指导桦甸农民画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传统的民间绘画技法为基础,融合了水墨、揉纸和装饰艺术。画风粗犷夸张,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年,初到桦甸市公吉乡的王咏梅认识了康梅花,也从此走上了农民画艺术道路。「她给我们讲农民画构图要饱满、色彩要艳丽。要画身边的事、画生活当中的事。」王咏梅便把农民耕作的场景融入到农民画中。五年后,她的作品开始获奖。在参赛和参展的过程中,经常有人找王咏梅买画,还有人想要预定,这让她很受触动。王咏梅年,她牵头创办了桦甸市山妹子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带动更多人拿起画笔赚钱。创收「素描」

创收「素描」

孙立波是王咏梅公司的签约作者之一。她在画室创作时,温暖的阳光照进屋子,气氛静谧而文艺。这样的场景,孙立波过去不敢奢望。孙立波身患残疾行走不便,以前她一家人的吃喝全靠丈夫务农和打零工。年,孙立波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开始学画农民画。几年下来,她用画笔赚的钱已经和丈夫用锄头赚的钱一样多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职搞创作每年收入两三万吧,国家级别和省级别的奖项都获得过,在社会上也感觉得到了更多尊重。」孙立波仅靠出售画作并不能实际地解决经济问题,如何让农民画作者创造更多价值,是王咏梅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幅农民画其实可以做出很多的衍生品,而创办公司的初衷就是为大家搭建平台。「我陆续吸收了十名残疾人农民画文创人员,让这些文创产品、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走向市场,这样就弥补了他们经济条件不足的一些地方。」几年来,桦甸市山妹子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陆续和45名农民画作者签约。他们开发制作与农民画相关的抱枕、布艺、壁画等衍生品,在线上线下大受欢迎,远销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有的农民画作品还参加了联合国的画展。文化「上色」桦甸有西团山文化、渤海文化、萨满宗教文化、白桦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康梅花和团队一直在研究、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特色,以形成具有桦甸特色的农民画。?《乡情》康梅花去年,王咏梅的团队受到桦甸市公吉乡人民政府和桦甸市文化馆的邀请,为公吉乡制作了墙体彩绘。如今,乡路两侧的墙壁上是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民画;楼体上还有5幅巨幅农民画作,总面积达到多平方米。王咏梅说,这些都是她带领15位农民画爱好者以及残疾人画家一起,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主题创作的。楼体上的巨幅农民画「好多老百姓看到画里的木耳就说上木耳基地挣钱;有的小孩看见了也想学画画。我感觉通过这些事,改变了乡亲们的一些思路。」现在桦甸市已经成立了多家与农民画相关的合作社和公司,以农民画引领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也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面貌。康梅花、卢凤霞、陈淑江3人被文化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中国十佳「杰出」农民书画家」,王咏梅被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命名为「中国百优农民画家」、「吉林省民间艺术家」。桦甸市也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吉庆丰年乡村美》王咏梅、康梅花目前,桦甸农民画创作者已达到多人。随着农民画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机,康梅花也期待着,有更多的桦甸农民画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主要是以出人才、出精品、出名气、出效益为目标。要挖掘我们的精品创作,去参加全国、省市的大展,打造品牌影响力。」记者:商越洋编辑:梁优部分图片来源:桦甸市委宣传部桦甸市文化馆吉林广播电视台

吉林大喇叭

往期精彩内容传送门

求解「作业之痛」

山城之光

荣耀背后的吉林故事

新春,两地书

走出「森林城」之「伤」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tq/910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