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讲述左钢重返历史现场油画转战白山黑

北京较好的皮炎医院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614/5406.html

重返历史现场

油画《转战白山黑水》创作谈

○左钢-7-6

关于作者

左钢,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教学实践指导专家,中国舞美学会理事,吉林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ABSTRACT

摘要

用绘画的方式讴歌党的发展历程和丰功伟绩,向建党周年献礼是我的夙愿。经过了一年的材料收集,实地踏查,参观走访,我积累了大量的素描和速写素材,完成了抗联题材《转战白山黑水》的素描稿并寄往组委会。由中国美协组成初稿评审委员会,经过初选、终选层层选拔,并由党史专家对初稿进行论证,提出建议,最终评选出件入围作品。在全国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美术精品工程之一。年4月末组委会正式通知我特邀创作。兴奋之余也积极为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的八个月的时间里我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于油画的创作中。

此次活动是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美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将由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永久收藏。

KEYWORD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油画

东北抗联

转战白山黑水

创作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一个画家,我为能赶上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而心潮澎湃。用绘画的方式讴歌党的发展历程和丰功伟绩,向建党周年献礼。

年元月,在长春市春谊宾馆,我参加了吉林省美协组织的省内十几名知名画家出席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创作动员会。会上,主办单位传达了中宣部、中国美协的文件精神,对画家参与庆祝建党周年美术创作活动进行了初步安排,并按照中国美协的要求布置了创作选题。之后,我又得到“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的消息,更坚定了我参与建党周年美术创作的决心。

我在东北出生成长,深爱着这片黑土地和朴实的人们,我的绘画作品创作源泉始终来源于这白山黑水间。从少年学画到知青下乡,从大学学习到留校任教,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耳濡目染对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所发生的、已沉淀的历史以及地域文化,莫名地产生了探究、挖掘和进行创作的欲望。我多次带领学生在白山脚下、松江河畔采风,写生、考察、体验生活,聆听长者讲述那段抗战历史。我觉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画家,有责任把东北抗联身处恶劣环境,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精神和那段峥嵘岁月表现出来。因此,我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抗联为背景或题材,例如话剧《南门客栈》的舞美设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油画《转战》、连环画《南门客栈》等。

由于对东北的特殊感情和对抗联精神的崇敬,加之常年对抗联资料的积累,还有曾经自己创作的抗联题材作品为基础,因此,我决定选择抗联题材,为“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创作一幅大型油画。

表现抗联的美术作品有很多,如何不拘藩篱,有所创新?如何真实再现,突出特色?如何找准角度,确立构图?这是我在创作草稿前长时间思考的问题。

为创作草稿,我多次前往哈尔滨东北抗日纪念馆参观,到吉林省的磐石、桦甸等地实地踏查抗联的密营,到通化杨靖宇烈士纪念馆参观调研、收集素材,全面细致地了解东北抗联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以求对东北抗联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我翻看了大量历史书籍和影像史料,选看了十几部影视作品,特别是借助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丰富资源优势,查阅了很多珍贵资料,丰富自己的感性思维。我重温赏析了中外著名的历史油画和主题创作,例如籍里科的《梅杜莎之筏》、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查波罗什人回信土耳其苏丹》、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等经典之作,反复分析研究大师的作品。我多次深入抗日联军战斗过的地方,考察、聆听、写生,深入体验当年抗联战士的艰难境地,感受抗联战士的不屈精神,再以当代人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努力形成具象的精神层面内容,并得以升华。

经过前期的认真准备,绘出多个素描小稿,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确定了作品的整体构图和基本色调,形成了油画《转战白山黑水》的素描草图。这幅油画作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转战于白山黑水间的场景,描写了抗联战士为摆脱日伪军的围剿、讨伐,连续战斗、转移,再战斗、再转移在深山密林中的历史瞬间。画面以全景开阔式构图,成S形转移队伍在画面成为主体,在狂风中艰难前行的行军队伍与大面积皑皑白雪形成鲜明的黑白、冷暖、线与面的对比,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

年10月,我将此素描草稿寄往“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组委会。年4月30日,终于接到组委会的约稿通知,这令我激动不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的抗联题材油画作品能够入选,作为一名画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是应有的担当,是对抗联英雄的致敬,是献给党的百岁生日礼物。

对于此次创作任务,吉林艺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专门腾出一个教室作为绘画场地。年6月,进入正稿绘制。

第一阶段是起稿、铺色。在刚好铺完色的时候,“疫情”爆发,按照防疫要求,我也暂停了创作。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我再次回到学校继续创作。我将画面横向拉长,使画面尺寸扩大到cm×cm。画面顿时开阔起来,也使画面的承载增大,内容更加丰富。我在原稿基础上增加了几组人物和马车、马爬犁,使空间更加开阔、舒展,行军队伍更加丰富饱满,强调了战斗中的生活状况。画面中可视行军队伍人数增加至五十多人,队伍中的马车、马爬犁使队伍结构更加丰富和赋予结构变化,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三套马车与上方的杨靖宇形成了整体画面的视觉中心,突出画面重点。重新组织画面后,使得内容更加充实,多组人物组成行军队伍,坚硬崖壁干裂的树干与柔软的白雪形成了色彩与质感的对比。创作中有幸得到了著名画家崔开玺老师的悉心指导。崔老师建议:既然是“白山黑水”,那不妨让画面突出“黑白”的版画感觉,这样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黑白版画的厚重和锐度感。我采纳了崔老师的建议,使得画面整体更加完整。画面整体追求黑、白、冷灰色调,使画面凝重、寒冷。在服装道具上追求历史的真实。抗联战士的服装相比八路军、新四军较为杂乱,没有统一建制的装备,加上大雪严寒,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显得臃肿和不统一。有身着典型的对襟棉袄、有穿着缴获的日军棉上衣、棉大衣,也有山林队常用的翻毛羊皮大衣。宽裆棉裤、绑腿,靰鞡鞋、狗皮帽子、棉手闷子,这些都是那个时期东北乡下村民、伐木工、土匪、挖参人的典型装束。武器装备更是五花八门,日式三八式步枪、汉阳造88式步枪、中正式步枪、子弹袋等等。战马驮着生活用具、枪支、粮袋等装备顶着风雪,饥寒交迫,艰难地行进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行进中的队伍与白雪遮天形成了黑与白的对比,黑中透着抗联战士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服装和装备以及重色的岩石与深林,形成线和点,整个皑皑白雪在朦胧远天呈现出真实、自然的效果。

·油画《转战白山黑水》.6-.3左钢·

第二阶段是深入刻画,追求质感阶段。重点刻画前面几组人物的形象,在表情上追求凝重与乐观并重,在神情上体现严峻与疲惫,在步伐上表现沉重而坚定。在服装道具上,特别是马车、爬犁和周边人物的服装、鞋帽、枪支等,追求材料的质感,体现面料的沧桑感。那冻得深红的脸庞以及面部周围凝成的冰霜,正是抗联战士不惧艰险、铁骨铮铮革命意志的写照。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有男女老少,他们是千万东北抗日联军的典型代表。通过典型形象的刻画,从中仿佛看到了李兆麟、杨靖宇、赵一曼、周保中、冷云等英雄形象,但又不是具体于某个英雄。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群像,是抗日联军的缩影,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是永远值得铭记的民族之魂。

·《转战白山黑水》作品局部·

油画《转战白山黑水》在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设置等方面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和细节的生动;在场景的布局,构图的安排,前、中、远景的层次组织等方面体现气势恢宏和审美追求;在宏大的场面里,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借助照片但不依赖照片,努力展现绘画性,做到宏观观察、微观深入。创作一幅描写东北抗日联军的油画作品,其目的是让英烈在画面中定格永恒,让观者在视觉中联想,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弘扬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转战白山黑水》作品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列宾说:“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在创作过程中,尽管有教学与创作时间上的冲突,尽管经历了疫情中“时行时停”的无奈,但抗联战士忍饥挨冻、风餐露宿、历经磨难的顽强意志,百折不回、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满腔热血、气壮山河的爱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是我如期完成此项创作工作的不竭动力。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一个画家,我为能赶上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而心潮澎湃。用绘画的方式讴歌党的发展历程和丰功伟绩,向建党周年献礼。

美好戏剧幸福家

审核:冷炎

总编:孙彤姝

主编:邵帅

责编:毕铭鑫

素材:左钢

运维:戏剧影视学院新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xw/1004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