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庐山高》
明成化三年(),四十一岁的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祝寿,特意作了《庐山高》。陈宽,字孟贤,吴县人,是明初以经学著名的大臣陈继(嗣初)的次子。陈继没有参加过科举,是由于学问方面的声望被阁臣杨士奇举荐入弘文馆,授翰林五经博士。陈宽和他的弟弟陈完(孟英)也都没有参加科举,却有诗文学行方面的声誉。宣德七年()夏,陈继以老病缠身为由,向皇帝请求致仕,得到批准。于是陈宽随父亲从北京返回吴县。由于陈宽在当地已有一定的名望,所以“士林争延师席,以不得为歉”(陈完《仲兄醒庵先生墓志铭》)。沈周的父亲沈恒(恒吉)、伯父沈贞(贞吉)曾做过陈继的学生,或许是由于这个交情,所以沈周能够在士林争相延请的情况下跟从陈宽学习。和沈周有师生之谊的文徵明说:“石田先生风神玄朗,识趣甚高。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虽天真烂发,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甫田集》卷二十一)这幅《庐山高》不仅作于沈周画风发生转变的时期,更是沈周尝试巨幅山水的例证,所以在今人的沈周绘画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
沈周在图上题《庐山高》诗:
……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厥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锺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妃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我尝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遯七十淫,著作搰搰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其乐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鹤高举凌天风。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沈周在诗中将陈宽比作孔子的学生仲弓,当然是因为他的“德行”,相应地,《庐山高》的整个画面和构图也在追求一种稳定与大气。沈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