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桦甸招聘
桦甸旅游
桦甸房产
桦甸天气
桦甸新闻
桦甸特产

他教台湾人到国际金融市场赚钱,如今要来大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957719611034263&wfr=spider&for=pc

文丨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迟玉德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李建平

年,台湾股市暴跌,从2月到10月,股指从点跌至点,暴跌点,跌幅超过80%,哀鸿遍野。李建平家是这场股灾的受害者之一,母亲炒股赔了好多钱,家庭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李建平当时正在服兵役,他发誓:一定要把母亲失去的加倍赚回来!后来他超额兑现了誓言,而且是从金融行业赚回来的。由于能力出众,他还被大都会、南山人寿、汇丰银行、ING等巨头争抢,38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富有之后,李建平并没有独享赚钱的秘密,而是将其教给广大投资者,帮助普通人看懂金融,捕捉投资机会,不再为钱困扰。

+

“我跟别人不一样”

提起青少年时期,李建平常说“我跟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他的出身,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以及他那一波三折的求学经历。年,李建平出生在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他的父亲是湖南人,曾在黄埔军校受训,后于年随国民党军队迁至台湾,年,“八二三炮战”期间,驻守金门的父亲负伤,遂返回台北,后经考试进入政府部门,成了一名公务员。在台北,父亲爱上了一位温婉的本地女子,两人情投意合,于是决定结婚。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本省人不愿意与外省人结亲,来自女方家族的压力很大,他们便迁居到南部的屏东,并在那里生下两个孩子。李建平是第二个孩子,他上边还有一个姐姐,比他大八岁。以当地人的观念,他可谓“独子”,按理说应该享受父母的宠爱。但事实上,李建平和姐姐从小被父亲严格管束,有如军训。在客厅,他们不能趴着或躺着,必须坐如松,而且不能穿著拖鞋就外出,必须穿布鞋或者皮鞋。吃饭时,他们必须等父亲发话才能动筷子,还要挺直腰板儿。此外,父亲对他的文体教育抓得很严,让他握着鸡蛋练书法,学游泳时则把他往池子里一丢,不出危险不出手。他和姐姐也不可以穿“奇装异服”,姐姐曾经买过一条喇叭裤,结果被父亲剪了。由于受不了这种管束,姐姐一上中学就要求住校,25岁就早早嫁人了。早先,李建平也觉得这样的童年很没劲,但后来他却很感怀这段日子,说父亲教会了他礼貌和规矩,而这成为他日后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李建平在家里过得不轻松,在学校里过得也不轻松。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他读了四所小学,台中一所,台北三所,同学和老师总在变。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却很擅长文体活动,拿过台北市书法比赛第一名,是校游泳队的成员,以及田径队的队长,篮球打得也特别好,还会花样式踢毽和躲避球。那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明星,充满着自信与光环。不幸的是,这种美好时光到了中学戛然而止。读国中(初中)时,李建平的学习成绩不好,父母便给他请了家教,补习数学和英语。然而他的心思集中不到学习上,成绩始终不好,人也越来越没有自信。父亲则更痛心疾首地说,“儿子,你什么都享受最好的,考出的成绩却是最烂的。”他成了父亲眼中的“败家子”。由于在学习上找不到出路,他便干脆跟“坏学生”混在一起,还差一点混进帮派。这之后,他的成绩更无起色,很自然地没有通过高中联考(中考),不得不复读一年。复读班实行“监狱化”管理,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先打手,手躲就打屁股,还一边打一边骂:“你们这帮人活该!”捱过一年,李建平终于考上高中,但却被分到“放牛班”,也就是差生班。三年后,他顺理成章地没有通过大学联考,再次落榜。那时候他的心情郁闷到极点,甚至一度想自杀。为了证明自己,他决定做一件好同学不敢做的事——骑自行车环岛旅行。他找了一个驴友,两人环岛骑行13天,晚上住在各地的学校,全程花了不到元新台币,开创纪录。这之后,李建平信心大增,重考再战,可惜还是没有考上。

+

台湾当局规定,高中生如果两次通不过大学联考,必须先到军中服役,于是李建平成了一名阿兵哥。服役的地点叫“九曲堂”,在高雄附近,是一个野战师,有1万人左右。部队的生活很艰苦,吃的不好,训练就更受罪,整日长跑、匍匐、丢手榴弹、做俯卧撑,再就是进行丛林演习。李建平有时候累得都想逃兵,他曾向有军队人脉的父亲求援,父亲却坚毅地告诉他,“我们家是从不依靠个人关系的,自己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把你的‘环岛骑行精神’拿出来!”这之后,李建平开始玩命地训练,不久被“精诚连”相中。“精诚连”是师里的精英团队,有多个人,包括许多原住民,个个身强体壮,加入这支团队,意味着更加辛苦的训练。后来,李建平由于体能表现优异,被推荐到师部的干训班受训。受训期间,他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二,之后又成为干训班的分队长,其后更成为师长的侍从士,协助师长处理日常事务。服役的两年多时间,李建平在多种单位历练,迅速成长,担任分队长期间,他更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令下属钦服,担任师长侍从士期间,他则被各方尊重与推崇。这些荣耀让他重拾儿时的自信与光环。不过李建平很清楚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只有考上大学才有长久的出路。于是他在部队里发狠地复读,终于在年考上淡江大学保险系。大学联考前,他骑车到阳明山,对着山下的台北市高喊,“不再有任何事情可以难倒我。”

+

全能型选手

进入大学后,李建平没有只是读书,而是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打工项目很杂,包括在大卖场盯夜班、跑快递、发传单等,只要是能钱赚的工作,他什么都做。之所以如此拼命地赚钱,是因为家里的经济出了问题。母亲原为家庭主妇,后来从事保险业,做得风生水起,比父亲挣得都多,而且有自己的汽车,李建平第一次复读就是母亲开车接送。年,台湾股市暴跌,炒股的母亲“惨赔”,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父母经常为钱的事争执。

一直以来,由于父亲过于严厉,李建平都是从母亲那里获得温暖,大学联考落榜后,更是母亲一直给他打气,叮嘱他“不要变得懦弱而畏缩,勇敢地面对现实环境,站起来”,因此,他对母亲的感情很深。股灾之后,他发誓一定要把母亲失去的加倍赚回来!不过,打零工并不能帮他完成这个目标,那都是一些体力工作,收入微薄。真正的机会出现在大三,李建平进入一家贸易公司,结识了一位影响他一生的贵人,他称那位贵人为“老师”。老师是一位操盘手,曾是台股“四大天王”之一的雷伯龙的得力助手,名震江湖。那时候,李建平每天早到公司一小时,有礼貌又懂规矩,很快吸引了老师的注意。不久他被老师分配发传真,他发现传真上面都是股市讯息:这正是他关心的,便痴痴地读了起来。老师发现后觉得孺子可教,便将其揽入门下。李建平先是参观了老师的办公室,那是一个有一大面电视墙,上面跳动着全球股指走势图的房间。其后,老师要求他大量阅读行业资讯,但并不教他如何看盘,以及该买哪支股票。三个月后,他忍不住问老师,“到底要买哪一支?”老师则慢条斯理的回问:“这个塑料杯是PVC做的,请问开模费多少钱?杯子的成本是多少钱?卖给国外贸易公司是多少钱?整个行业上下游公司都有哪些?小弟,你不可以急,要扎根,先搞懂基本面,然后我再教你技术分析。”后来李建平将此总结为,“涨跌有原因,进退有依据。”

+

从大三开始,李建平每天晚上跟着老师研究各行各业的基本面,范围涵盖全球市场,这成为其迈向未来的资本。大学毕业后,李建平除了每晚继续跟随老师学习和操盘,还找了一份全职工作,做大都会人寿的法务理赔。这是一份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有些被保险人会故意增加理赔金,比如怀孕顺产三四天就应该出院,有些人则住到7天,再比如,有些人因为经济陷入困境,故意自残,如切手指,骗取保险金。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李建平开始恶补医学知识,甚至钻研各种死亡状况,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工作起来有如刑警破案。这种工作非常压抑,天天面对生老病死,有时一个月要处理21个死亡件。一年半之后,李建平决定结束这样的日子,离开了大都会人寿。这之后,他去了南山人寿的契约核保部。当时,南山人寿还属于美国金融巨头AIG,以专业的形象享誉台湾,契约核保则是与法务理赔相反的一个工作,负责“收钱”,即决定对一个被保险人是标准承保、加费承保,还是拒保,该部门非常关键,如果把关不严,则会增加公司的理赔支出。与前一份工作一样,这份工作也大大提升了李建平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相关医学知识——他的许多医学知识甚至让医生感到吃惊。

不过李建平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在大都会工作时期,公司领导告诉他,在外资公司工作要有留学经历,不然薪水追不上那些海归,于是他开始筹划出国留学。留学目的地选在美国,因为姐姐在美国生活。这一时期,他白天工作,晚上准备托福等考试,一番苦读之后,他终于得偿所愿,于年、在30岁的年纪成为一名留学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留学才半年多,父亲就得了中风,母亲一个人照顾父亲,这让他感到不安和不忍:他做一切奋斗,不就是为了让父母骄傲和过得更好嘛。于是他在年5月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台湾照顾父亲。返台之后,汇丰银行(HSBC)的一位行长找到他,希望他到汇丰做理财专员,起薪优厚,并为他照顾父亲提供便利。那位行长之所以如此大方,是因为李建平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精通股票、基金、保险等各种金融产品,最适合为汇丰的中高端客户做财富管理。那位行长的判断没有错,李建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一步步晋升至银行襄理,收入亦直线上升,是一般台湾白领收入的五六倍。这份工作让他找回了那种“我很棒”的感觉,也让他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不过,这份工作也有一个让他不喜的部分——要销售利率为18%~19%的小额贷款。年、年,小额贷款在台湾兴起,缺少资金的人很多,李建平深刻感受到客户的疾苦,他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民众普及财富管理教育,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让人们不再为钱困扰。于是他离开汇丰银行,投身新的事业。

+

教别人赚钱让金融简单

李建平“教别人赚钱”的事业是从ING开始的。ING是荷兰的一家保险公司,在台湾有很多高端客户,其业务员亟需提升财经金融知识,就相中了李建平。不过,他们没办法为李建平提供太高的薪水,甚至不及汇丰给的底薪,而李建平却没说什么就干了起来。一开始,李建平准备了很多很深的东西,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讲出来。但他发现这样讲效果并不好,那些保险业务员听得晕头转向。这之后,他开始改变风格,以日常口语诠释金融知识,并大量举实例,结果大家都听懂了,他的名声也开始在整个保险圈传播。后来,他又被南山人寿聘了回去,成为其投资型商品工作室副理,事业达到一个高峰。彼时,连结基金型保险开始在台湾兴起,而且保险业务员可以同时卖信用卡和基金,所以,该群体对财富管理课程有很强的需求,都请李建平办讲座。这时候,李建平的父亲二度中风,他不得不辞去在南山人寿的全职工作,到医院看护父亲。但他还是利用空余时间开办财经教育班,第一班只有13个学生,是ING和南山人寿的业务经理,不久,这些业务经理又把他们的业务员带来上课,授课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常规性业务。在此过程中,李建平还结识了日后的合作伙伴——赵静芬。赵静芬与李建平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是外省人子弟,都在美国留过学,都涉足过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而且都在ING做过讲师。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种“传教士”精神,即一定要把自己掌握的这套东西教给别人,告诉人们金融并不难,一学就会。随着学生日渐增多,而且扩展到证券和银行的理专,乃至一般投资者,李建平和赵静芬觉得有必要成立一家公司,进行更加正规化的运作。于是,他们于年在台北成立了启富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启富达”),授课区域则覆盖全岛。

+

他们还对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共分两班——初阶班和高阶班。其中,初阶班面向新学员,主要帮助学员建构基础逻辑,包括了解各种金融商品都是什么,为什么会涨,也就是分析基本面,回答“涨跌有原因”的问题;高阶班则是资讯班,面向初阶班毕业生,每两周上一次课,主要帮助学员收集和解读近期金融资讯,进行技术面分析,回答“进退有依据”的问题。上完这两个课程后,一个金融小白可以轻松看懂以前犹如天书的金融资讯,从中捕捉投资机会。启富达推出的这套课程很受欢迎,它平时不打广告,但培训过的学员已达数万人,都是口碑传播来的。并且,高阶班并非“一次性消费”,很多学员都选择“重复消费”,也就是每两周听一次课,有一些学员甚至跟听了十年,从43岁听到53岁。启富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关键在于能给学员干货,尤其是对学员进行投资警示,帮其避免损失。第一次投资警示发布于年下半年。当时,赵静芬发现,代表美国景气指标之一的ISM制造业指数从高点开始回落,其临界点是50,低于50就表示危险,而到了7月份,该指数已降到56、53了。此外,9月18日,美联储还宣布降息0.5个百分点。启富达的理念是,在资本市场,想成为赢家,先要了解庄家。以上讯号表明,最大的“庄家”——美联储觉得经济可能会出问题,提前放水。于是赵静芬在授课时建议学员抛售股票,转投债券,或者干脆持有现金。许多学员听从了这个建议,避开了年金融海啸,此案也让成立才一年的启富达蜚声全台。另一次预警是在年,是关于台湾房地产投资的。启富达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他们综合各种资讯后得出结论,连续上涨13年的台湾房地产市场即将反转向下,他们建议学员不再碰台湾房市,已经买的也最好抛掉,换成其他资产。果然,台湾房地产在年出现严重下滑,数据显示,其成交量从年的4.7万亿(新台币,下同),下降到年的3.7万亿元,平均跌幅超过两成。除了帮助学员避免投资损失之外,启富达还帮助学员发现投资机会,比如推荐日本和美国房市的机会。日本和美国的房市都曾崩盘,日本是在年,美国是在年。启富达研究团队认为,与其他地区的房市相比,这两个地区的房市处于价值的洼地。

年,在日本推出“安倍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东京获得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他们预测,日本东京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波景气行情,于是跟台湾房产中介合作,向学员推介东京楼市的投资机会。他们每周举办说明会,持续了一两个月时间,反响强烈,共吸引~名学员参与,单日最高销售19套东京房产,成交额高达7.2亿元。如今,这些房产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升值。此战告捷后,鉴于美国经济持续好转,启富达又于年与美国某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推出投资美国商用不动产的计划,学员可享受相当于年利率8%的租金收益,以及房产升值的收益。回顾这些案例,李建平总结,启富达最终的目的是教学员看懂金融,能自己独立分析,买对的产品和对的市场,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强调,启富达卖的不是金融产品,而是对金融趋势的认知。

+

回到父亲来的地方

李建平是“台湾老兵”的儿子,从小在“眷村”(国民党老兵聚居区)长大,深受大陆文化熏陶,对大陆有一种亲切感,启富达成立第二年,他曾来大陆讲课,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很受欢迎。彼时,大陆的金融市场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人们对金融教育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李建平做此举,主要是向父亲证明自己有能力为两岸的金融教育事业做贡献。但到了年,当他全身心推展大陆项目时,重度中风的父亲永久地离开了他。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他伤心欲绝。这之后,启富达便停止了在大陆的拓展,一停就是六年。年下半年,启富达开始筹备企业成立十周年庆典。这时候,许多前辈对李建平说,“十年磨一剑,你应该为下一个十年规划了,使个人和企业迈向另一个巅峰。”这番话让李建平开始认真考虑重返大陆的事情。不久,他发现大陆有一家叫“华尔街见闻”的专业财经媒体,跟台湾的“钜亨网”很像,其更新资讯的速度甚至比后者还快,内容也更有深度。以前,启富达授课的资讯取自钜亨网,双方有内容合作协议,李建平便想跟华尔街见闻联系,也取得相关授权。一开始,华尔街见闻对李建平的举动很惊讶,以前没有哪家培训机构使用它的资讯还会郑重其事地跟它要授权,所以没当回事就答应了。这之后,华尔街见闻就出现了大量繁体字留言,一些留言好像出自专业人士,有的还要求华尔街见闻推出繁体版。这让华尔街见闻意识到,对岸那家叫“启富达”的教育机构不一般,而李建平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合作伙伴。

+

于是,年4月,启富达与华尔街见闻达成合作意向,前者为后者的用户提供财富管理教育,帮助金融从业人员以及普通投资者看懂国际金融,把握投资机会。具体合作形式则包括前者为后者供稿,双方合办金融讲座,前者为后者客户中的券商从业人员、银行理财专员、保险公司业务员以及普通投资者,提供类似于启富达在台湾的初阶、高阶系列课程。这套合作计划目前正在筹备之中,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落地。华尔街见闻的总部在上海,李建平和赵静芬初步考察了上海市场,了解了普通民众的金融认知水平,以及当地的房租和人力成本。李建平表示,这一次启富达要稳稳地来,落地生根地来,与当地人打成一片,而不是像一些外资公司一样,把中国大陆以外的一套东西生搬硬套过来。除了上海市场之外,他们还考察了深圳市场,与台湾人担任总经理的券商——第一创业,做了深入接触,年12月,他们则专程飞到北京,了解这个政治中心的相关情况。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中国大陆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普及到“连街边小贩都用手机支付”的程度,每个人看上去都朝气蓬勃,对财经金融知识充满渴求,就如同“亚洲四小龙”时期的台湾。李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他(董事长)和赵静芬(总经理)只是决定要来大陆,现在则决心加快推进相关进程,为大陆金融从业人员乃至普通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教育,让人们正确地掌握金融知识,尤其是在这个利率越来越低,普通人不得不学习理财的时代。

+

对于李建平而言,这也是他告慰在天堂的父亲,以及履行炎黄子孙使命的最好方式。

“我在乎责任和影响力”

创办启富达的那一年李建平38岁,从金钱上讲,他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他没有停下来享受生活,而是继续推进台湾的财经金融教育。在台湾,财经训练课(又称“财富管理课程”)的兴起,源自利率的不断下滑。据李建平介绍,年,台湾的利率还有8个点,现在则跌倒了1个点,民众必须寻找资产保值的新途径,而保险公司、银行和券商则于年之后推出相关金融产品。

然而,市场井喷之后,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却没有跟上,导致市场非常混乱,出现了许多销售乱象与纠纷。与此同时,大量财经训练课开始充斥市场,大量不具备资质的讲师也粉墨登场,兜售各种“赚钱秘籍”,搞得金融教育市场乌烟瘴气。在这种局面下,李建平觉得,启富达必须肩负起提升金融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金融认知水平的使命,并且不局限于本土金融市场,成为一个“教导民众正确搜集信息、解读信息及储存信息”的金融教育启蒙者以及引路人。对于李建平而言,启富达远远超越“生意”的概念,变成一个普及当年那位恩师投资理念的一个教育平台,教台湾人用正确的资讯、正确的逻辑和正确的操作,做正确的投资。他的搭档赵静芬则开玩笑说,现在赚钱那么难,利率那么低,做投资怎么能随随便便。十年来,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启富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台湾的钜亨网、《今周刊》等财经媒体广泛报道,还被一些财经院校请到大学讲课,在台湾金融从业圈则更是响当当的品牌。李建平开玩笑说,“我在台湾发明了一个行业,因为其他机构做不了全球金融资讯的深度解读。”如今,李建平决心把他“发明”的这个行业带到大陆来,因为在他看来,大陆的金融环境和台湾十多年前的金融环境很像,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也极为类似。他还强调,人民币已经加入SDR,A股也准备于年加入MSCI,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届时,整个金融环境将更为复杂,普通投资者也就更需要专业、易懂的金融教育。他说,启富达的强项即在于,用白话教会普通人复杂、深奥的金融学问,让人们看到门道,看懂涨跌,摆脱人云亦云,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投资者。他总结说,“启富达做的不是大事业,而是在做你我之间的人生大事。我不在乎把启富达做到多大,但在乎责任和影响力。”

+

除了金融教育事业之外,李建平还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dianzx.com/hdxw/10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