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青春永不退色
今年55岁的李颖,是城北小学一位老教师。在所有的志愿者当中,她是第一个报名加入的,也是年龄最大的。尽管她已不是青年,却有一颗年轻的心。在疫情防控点,除了扫码、测体温、登记人员信息,她还耐心劝说每一个出入的村民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当别人安全时,我也是安全的,当别人被毒击中的时候,我也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不光是医护人员,同样包括我们普通老百姓。”李颖道出最朴实的话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一道防线,这样我们就能穿过风雨,迎来阳光。”
陈艳冬、修春艳、刘秀菊三人都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多年来,她们热心于志愿服务,多次参加桦甸市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捐资助学、扶贫救困、抗洪救灾,各类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次,她们再一次穿上“红马甲”,投入到疫情一线的志愿服务当中。她们白天上班,晚上又去各个防控点测温、扫码、登记,虽然一天下来很疲惫,但第二天一早她们又会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之中。
战疫的“00后”,用志愿服务书写“成人礼”“我们一定接好前辈们的接力棒,将志愿服务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志愿者王祎道出了所有“90后”“00后”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这位年出生的阳光女孩是辽源职业技术学院19级学生,爷爷是个退伍军人。受爷爷的熏陶,她从小就立志长大报效祖国。
王祎所在的磐桦扫码测温点是进出桦甸的一处交通要道。她主要负责“吉祥码”的扫码工作。除了对每一辆过往车辆进行扫码登记外,在扫码过程中她还向往来人员告知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并提醒做好防护。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不配合、说话难听的司机,她都微笑着耐心劝说。
同样是“00后”的周润泽是长春师范大学19级学生。出生于年的他稚嫩的脸上始终挂着阳光般的笑容,虽然他年纪小,做起事来却有板有眼。
“做这些我感到很快乐,尤其是看到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起加入防疫志愿服务。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周润泽如实说。
据悉,桦甸市共有名自愿者遍布在各单位、小区、商超、村屯、市场等疫情防控的各个角落,并且每天都有新的志愿者陆续的加入这支队伍。
散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汇聚成一股疫情防控的强大“红流”,势不可挡。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人们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线。他们的善良与担当将在激情的岁月中永远燃烧,志愿服务精神将永远年轻。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熊佳鹏代金宏
审校:于洋朱天琦
责编:唐学臣
监制:曹录新
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免责声明:本文为志愿吉林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志愿服务信息动态,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原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10日内联系志愿吉林进行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