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党建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要求,桦甸市持续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新模式,通过建立导师帮带、谈心谈话和监督管理三项制度,创新启动全市首批年轻干部“牵引式”培养。
建立导师帮带制度,形成“成长档案”。桦甸市委组织部采取“一带N”结对模式,为全市首批名年轻干部配备政治过硬、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成长导师”。其中,对全市首批名“滴灌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直接结对重点帮带,对名“播种式”培养年轻干部由副职领导干部结对帮带,形成一级带一级、“导师”带“学生”,为期一年的“牵引式”培养模式。各党委(党组)负责对年轻干部日常表现、能力提升、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情况进行全程记实,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成长动态。
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形成“关爱档案”。桦甸市委组织部要求成长导师要经常与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帮思想、帮作风、帮理念,教思路、教方法、教办法,鼓励年轻干部立足事业积极上进。年轻干部每半个月要向“成长导师”做一次思想汇报和工作述职,各党委(党组)书记每季度要专题听取一次“成长导师”帮带培养年轻干部工作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年轻干部困难诉求,为年轻干部解心结、卸包袱、添动力,传递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形成“德廉档案”。桦甸市委组织部要求各党委(党组)建档立卡,实行台账管理,全面记录年轻干部党风廉政、年度考核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警示纠正,确保年轻干部健康茁壮成长。各党委(党组)要对全市首批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帮带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研判,结合优秀年轻干部个人意愿,按照脱贫攻坚、经济一线、信访维稳、征地拆迁、基层党建、巡视巡察类别,逐人提出建议培养发展方向。同时,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实效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来源:桦甸党建
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