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长白山森林养育了靠山吃山的长白山儿女,人们对长白山也充满了依存和感激之情。然而,天然公益林已然走入禁伐时代,从事伐木作业几十年的伐木人也将结束他们的伐木生涯。借拍摄伐木人最后的采伐场面之机,留下一段对伐木岁月的记忆。
文/王德军、朱占英
摄影/王德军、丁连国
冬至是冬季里白昼最短的一天,寒风不时地钻进脖颈里,驱车行驶近2个小时,方到达伐木人居住的工棚。星星还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工棚里,大嫂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早餐。白白的大馒头,也有大米饭,再就是猪肉白菜汤和咸菜。
取暖的铁炉子旁烘烤着他们昨日浸湿的棉鞋与靴子。狭小的空间里,除了一铺大火炕是用来睡觉的地方,几乎再没有多余的空间。
伐木人吃早餐的速度很快,但吃得很香。吃罢早餐,他们整理好出发的衣帽,到牛棚里牵上他们心爱的搭档——黄牛,向采伐区进发!
采伐的生活即将结束。两个伐木人深深地仰望头顶的大树,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此时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每一锯都是如此的缓慢而行,锯沫从油锯的后面散发出来。或许是为了表达告别,伐木人几乎是单跪或双跪而伐,那是一种近乎悲壮的采伐,是一种告别一个时代的采伐!
一棵棵树木轰然倒下,那是随着伐木人一声声“迎门倒”而倒。喊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有些凄凉。今后的岁月里再也不会有此前那种众人齐声喊号子的采伐场面了。
渴了,他们会捧一些雪当水喝。也许,面对今后将油锯收起的岁月,他们应该乐观。可以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呵护这片曾经对长白山儿女予取予求的森林了,种植管护也是一种神圣的工作和一份荣誉,不是吗?
最后的一伐,有着些许的惆怅与无奈,亦有着欢乐和绝唱。
运材人将山坡上的木头捆绑在牛爬犁上,运到指定的地点。
牛儿用力地运材下山,第一次看到它们瞪着好大的眼珠子。
运材人将木头整齐地摆放在林道旁。
一个伐木的时代过去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航船已经起航!
来源:写意吉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