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学生红色筑梦之旅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走抗联路重温抗联精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发展重要讲话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省教育厅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组织开展年全省高校大学生“红色旅游行?筑梦之旅”活动。
年9月7日早上,由我校8名优秀学生干部以及领队桂佳兵老师组成的“红色筑梦之旅团队”7点30从长春市南岭体育场出发赴辉南。到达山脚下时,原本绵绵的细雨骤然变成了滂沱大雨。导游贴心地发放了雨衣,从车上下来放眼望去“蓝精灵”般的阵容。下了雨原本崎岖的山路变得有滑又陡,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被风吹来的雨水打湿了头发,被雨衣顺下来的雨水沾湿了裤子,在上坡的途中鞋里灌进了雨水湿透了鞋袜。同学们还是为了能为革命先烈献上一束花圈而积极前进。
园内正中矗立着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其上镌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辉南县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曹亚范烈士的英雄事迹。
下午几经辗转,三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通化。在会议室通化市委党校王莹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剖析了杨靖宇精神。杨靖宇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高度浓缩和具体体现。
英雄已逝,精神不朽。9月8日,早8点半出发去往位于通化市靖宇路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未进园就远远看到正中巍然挺立着杨靖宇将军的高大戎装铜像,琉璃瓦民族式建筑的下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就长眠于此。刚刚到达时暮霭沉沉就仿佛是走在陵园里我们沉重的心情。步上高高的台阶,来到陵园中央,杨靖宇将军的戎装铜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雕像前,各高校学生代表有序为先烈献上花篮,同学们怀着无限的敬仰和怀念向铜像深深三鞠躬。
同学们还参观了园区内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在参观结束后,学生们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午饭后,同学们赴往临江。在临江林业局我们来到了陈云的旧居。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十间,共分为两个展室,图片展示和实物展室。在陈云的旧居中我们可以看出,老革命家清贫的生活,一件布满补丁的旧马夹和简陋的锅灶。
在四保临江精神及当代价的讲座上,大家静静地聆听着四保临江战役,深深为东北民主联军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英烈事迹所感动,对东北解放、对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得到的知识和体会,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9月9日,上午八点抵达了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十四所高校的同学们在埋葬着杜光华将军等七百余名烈士的陵园中默哀,缅怀先烈,永垂不朽。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四保临江战役的艰苦。
离开纪念馆之后同学们来到了陈云公园进行《弘扬抗战精神·共筑中国梦》的朗诵比赛,我校在参加此次活动的十四所高校中取得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9月10日,9点到达杨靖宇将军的殉国地。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的遗物和故事也在这间纪念馆里为同学们呈现在眼前。走出纪念馆,在杨靖宇将军殉国的石碑下,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满含深情为同学们讲述了杨靖宇将军当初的那一段历史。为了抗击日本侵略,他远走家乡,深入东北茫茫林海,率领抗联一路军孤悬敌后,坚持战斗十几年。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第一个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建立南满革命根据,并创造了众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他自觉服从党的领导,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奋勇斗争。酷刑面前,他严守机密;面对诱降,他毫不动摇;在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困境中,他信念进度。暴雪严寒中,他孤身一人,以棉絮枯草为食,仍坚持战斗。在东北大地上,杨靖宇将军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将光辉的一生永远定格在35岁,也站成风雪中最坚毅的柱石、站成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老教授的激情与深情深深的感动了在场的全体师生。在场所有人为英雄而默哀并为杨靖宇将军献上花篮。
9月11日,是此次红色筑梦之旅的最后一天。同学们9点到达桦甸红石抗联密营,在场的全体师生在杨靖宇将军的雕像之下,重温入党誓词。
在蒿子湖密营纪念馆中讲解员绘声绘色的将战士们抗战的艰辛如画般的展现在我们同学们眼前。走出纪念馆,学员们翻山越岭,重走抗联路,在当年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沟壑纵横的群山里重走抗联路,追寻烈士的抗联足迹,真实的感受到东北抗日联军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精神,经过一路的精神洗礼,一幅幅萧瑟的画面,血染的河山,同学们的内心再一次荡起波澜,更加激起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为期5天磨练意志的红色之旅,是一次涤荡心灵的升华之旅,同学们重温历史,与先烈同行,经受了思想的洗礼、精神的升华;重走抗联路,脚丈量土地,用心感悟历史,加深了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领悟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的重要意义,激发了贡献青春智慧、传播青春力量的信心与决心,作为高校师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前人的精神,进行今天的奋斗,开辟明天的道路,共同接力走好今天的爱国奋斗之路!
ccsztw
审阅/范明岩
初审/桂佳兵
撰稿/耿菡彤陈俊男
编辑/校团委宣传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