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
正是踏青好时节。
不过,此时也是一种小虫开始活跃的季节,
野外踏青小心别被它“吻”到,
其危险性可大可小,
严重能致命。
女子山上散步胸腹部均遭咬伤
4月8日上午,魏女士和家人到南望山去转了一圈,晚上就发觉胸部和腹部有灼热感,掀开衣服才发现有两处红斑,中心还有“黑痣”在动。
女儿试图用眉夹帮妈妈把虫子夹出来,没想到一拉虫子断为两截,虫头还埋在里面。母女俩这才想到可能是蜱虫,医院。
医生检查发现,魏女士胸部咬伤处虫头钻入皮下,剩下小半截身子露在外面;腹部咬伤处可看到虫体在皮下活动。当即涂抹酒精将虫子“麻醉”,接着用镊子将其小心取出,细一观察,果真是两枚绿豆大的蜱虫。
5岁孩子郊游被蜱虫叮住后脑勺
无独有偶,长沙5岁的甜甜也被蜱虫叮住了。最近,她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郊外小树林野炊,傍晚回家时,她感觉自己后脑勺有点痛,父母没特别重视。次日傍晚,甜甜的头依旧疼痛,爸爸把女儿的头发剥开一看,一只小虫黏附在她的头皮上。
情急之下,甜甜的爸爸用小镊子将虫子夹出来,但只夹出半截虫体,怀疑是蜱虫。第二天上午,医院,医护人员用专用夹子、无菌针将蜱虫头部的残留部分慢慢挑取出来。
晨报君翻查了一下新闻报道,
蜱虫致命的例子不少:
广州男子被蜱虫咬伤罹患森林脑炎年4月,广州一名男子在野外扫墓时被蜱虫咬伤,罹患森林脑炎。医院传染科主任詹宝丰指出,蜱虫叮咬容易传染森林脑炎,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热、高烧,甚至神智与意识不清楚。
蜱虫还常常携带一种名为“立克次体”的病原体,人体感染后的症状与森林脑炎类似。一些被蜱虫叮咬的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脏器衰竭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
13岁男孩被咬生命垂危年8月,吉林桦甸13岁的男孩周通被咬患森林脑炎,病情危重在ICU用上了呼吸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被蜱虫咬一口,壮汉多脏器功能衰竭
年7月,山东肥城一男子突然发烧,体温最高时到39.4℃,同时伴有乏力症状。起初以为是感冒,应用退烧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去医院查血后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降低综合征,导致他发病也是一只小小的蜱虫。
男子被转入重症医学科,当时男子还有些意识,喊他也有回应,但是病情发展太快,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肝肾功能出现衰竭,凝血功能也出现障碍,并且伴有消化道出血。小小蜱虫,为何能致命?
蜱虫是携带病毒的“吸血虫”。用白布在草丛中捋了一遍后,发现上面沾了很多红色的蜱虫。很多野生蜱虫都携带了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月到10月份正是它们活动旺盛期。
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在吸血时,会分泌神经毒,有时使宿主麻痹或死亡,并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造成死亡或形成后遗症。
蜱虫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倍。蜱虫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因血小板数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
因此医生提醒,到野外活动后,如果出现高热和斑疹等病情,要想想是否被蜱虫叮咬过。
遭遇蜱虫袭击该怎么办?
记住,千万别直接拉它!
如果遭蜱虫叮咬,不要用手拉它,越拉越往里钻,还可能拉断,导致蜱虫的头留在体内,毒液渗透进人体。医院,或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取出,也可以用烟头、香头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慢慢退出。
提醒:踏青尽量别在草地久坐
春季到来,外出踏青游玩时要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处长时间坐卧。
疾控专家提醒:在进入森林、草地时应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回家后要立刻洗澡,冲掉有可能沾在身体上的蜱虫。
来源:看楚天、潇湘晨报、江苏新闻、网络
出品:武汉晨报新媒体编辑:王锦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