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村激活市场
——县域电商发展的桦甸样本
一个乡镇人口占三分之二的县级市,将电商发展作为打破城乡消费二元结构路径强力推进。经过一年发展,打造出“电子商务+县域批销”的桦甸模式。从破解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到丰富乡镇物质资源,再到农副产品上行销售,既盘活了传统企业,又富足了农户,同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近日,记者前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桦甸。观察这个处在起步阶段的县域电商,探视桦甸电商取得的成绩和经历的痛点。探寻他们如何变痛点为优势,变成后续发展的着力点。
让农户结缘互联网
自年起,桦甸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近10年的时间里,个行政村已实现商品流通体系覆盖。
但是,那时,快递公司仍无法配送到村,守家在地的村民有的没有智能终端设备,有的不懂网络技术,很多现实原因都阻隔他们上网购物,更别说将农副产品放到网上销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年,桦甸就开始了谋划。基本思路是使用互联网思维和经营模式来重组既有的物资、物流资源,引导本土企业以基础设施建设、商品销售为主,转型成为县域电商发展的主力军。
善思者远行,桦甸不错过任何一个发展机遇。去年,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财政下拨万元项目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县域农村电子商务。这对于桦甸来说,解了燃眉之急。
于是,他们依托新合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迅速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平方米的物流仓储中心、40个村级服务站。同时,桦甸引导小商品、家电、日用百货、鞋业等当地企业,进驻开犁网、城乡优e购等电商平台,丰富村级服务站可选购商品的种量。
从无到有,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桦甸边建设、边运营;边运营,边完善。如今,他们找出破解零担农资、小包裹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路径,还摸索出一条易于复制的“互联网+县域批销”模式。
“下一步,桦甸将在全部个行政村,建设村级服务站。还要同步开展人才培养,品牌溯源等工作。等电商体系逐步健全后,乡亲们的农产品上行就指日可待了。”桦甸市电子商务办公室主任刘树彬透露。
本土企业开启电商模式
6月7日,走进桦甸市新合作超市有限公司的配送仓库,十来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分拣。总经理熊少华正在核对订单,指挥打包装车。
两年前,新合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熊少华说,对于新合作这家从事商品批发零售11年的企业来说,转型带来的转变,远远大于阵痛。“年,实体经营销售额下降,特别艰难。做电商后,每天的订单在笔左右,销售额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得到直营店和加盟店的认可,这是转型中难啃的一块骨头。”他回忆,新合作电商的推广,方法虽“笨”,但效果不错:一个一个村,挨家挨户做工作,手把手教店主注册、下单,线上新品营销、特价产品限时订购取代了传统的电话订货、新品村村推广的方式。据统计,仅常山镇12个村,一个月的网上订单就超过笔,成交额30余万元,销售额增长30%。
不到1年时间,通过电商发展,已经拥有了15台物流专用车辆、15条配送线路,服务站所在村庄,全部实现购物不出村、物流配送24小时“限时达”。
全新的营销模式,成本低、周转快,企业被盘活了。
坐标转移至桦甸市中心——淘江城电子商务公司。
储运中心院内,10多台黄色车身、红色标识的物流车,像整装待发的战士,醒目又有活力。
总经理安忠良说:“选址在市中心,就是考虑到市区内配送的时间效率成本。下单后,我们最快可以半小时完成配送。消费者可以通过‘淘江城’手机APP或者网站下单购物,市内满18元免费送货。”
淘江城始创于年年底。此前,安忠良和团队走访多地,考察过大型电商平台,也体验过区域网购,最终将市场目的地锁定在桦甸。“我们立足桦甸这个县级市的实际,弥补电商市场空白。通过直采直销的方式,最大幅度满足本地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商品售价比市场价低20%。”
运营半年来,在这个人口不足15万的桦甸市区,“淘江城”的活跃线上客户已达2万人。
培育电商生态
以往,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订购一个生日蛋糕都是可望不可及。然而,随着电商的发展,桦甸市区百姓和40个行政村的农民,都获得了体验这些变化的机会。
常山镇玉兴村服务站站长金红娟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帮助一位70来岁的村民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电冰箱。从下单到配送到家,只用了2天。
5月,桦甸开通扶贫专栏,用于经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首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爱心鸡蛋”,上线即销售一空。
看到电商的发展潜力,坤合眼镜小猫、隆泰保健品、吉元土产、府满仓五谷杂粮、天佑林蛙油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企业,也纷纷开通线上业务。
据统计,桦甸电商超过个;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已入驻10余户。电商蓬勃发展,使桦甸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呈线性增长。
任何产业里,人才都是第一位的,电商也是如此。电商人才匮乏,也正是熊少华的烦恼:“本地大学生回家就业的少,外地人来这扎根的更少,留住专业人才很难。”
“吸引和培养电商人才,是目前我们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树彬告诉记者,不久前,针对村级服务站站长、从业人员缺乏图像处理能力,桦甸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举办了第四期电商创业培训班。教学内容从图片尺寸、色调调整等基础技能,到图像处理、拍摄和图文排版技巧等“进阶”方法,由浅入深,深受学员们欢迎。
独木不林,也是桦甸对电商发展的理解。
“必须整合资源,做成规模、做出品牌。”刘树彬说,“互联网+”的兴起不仅在磨砺和改变着传统企业,更为县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供稿:电商办)
桦甸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编辑:陈德
中科刘云涛影响力治疗白癜风哪里最专业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