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桦甸
桦甸老街烟火点燃夜经济
“夏夜,到哪里休闲?”如果在桦甸市问上这个问题,当地人一定会热情地为你指路:“去‘乐活里’嘛,那里的夜还正亮着呢!”
“乐活里”是一个商圈,由乐活里美食购物老街、爱民里美食老街组成,于今年3月底投入运营。这里的商户一般16时开始营业,24时打烊。一到晚上,老街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息,点燃了桦甸夜经济。
8月23日9时,记者前往“乐活里”一探究竟。商圏位于桦甸市中心繁华地段,东临仿欧街,西接金城文化广场,自然再容易找不过。“哇,原来桦甸还有这样的夜生活!”在密密麻麻的桔黄色夜灯幕下,有门市有摊位有排档或明或暗地分布,夜色纯羊肉、特色鸡骨架等诸多美食飘出诱人香味,偶尔几声拉长了声的吆喝让人备感亲切,或独行或三五成群的人们悠闲地在街上穿梭。
“商圈总长1.2公里,占地9万平方米,集聚‘乐活里’、‘爱民里’两条美食购物商业老街,设有个排挡、个摊位、个门市。项目总投资3亿元,直接安置就业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万余人。两条老街日均客流量4.5万人左右,营业额50万元以上。”商圈负责人姜贵东介绍。
今年春节,姜贵东收到桦甸市政府发出的《致桦商的一封信》,满怀欣喜地回到家乡,根据当地政府年初设计的项目,决心投资打造桦甸夜经济。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乐活里商圈终于3月24日启动运营,成为桦甸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迎面遇上来自保定市的小游客吴梦洁,她是跟家住桦甸的舅舅一家人来逛街的。她已经喝过一杯奶茶,跟她一块来的几个小朋友还在眼巴巴地等候铁板上的鸡骨架。“舅舅说了,来桦甸一趟,不到‘乐活里’那是白来了。”
在姜贵东的设想中,商圈会火,没想到会那么火。
无名臭豆腐摊位,10多名顾客在排队等候美食出锅,小老板朱金庭两口子忙得不可开交。“今天的生意不算最好的,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多元,吃点辛苦也乐呵。”
火上浇油,桦甸市对商圈项目建设的支持不遗余力。7月初,该市本级财政投入万元,改造并铺设人行大理石方砖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平方米、改造临街铺面及牌匾28个,配建亮化系统和景观石、彩绘墙、花池、方凳、文化地标等设施余处,老街焕发新颜,极大提升了商圈品位及人文魅力,既聚集了人气又促进了消费。
“商圈的灯光不仅照亮了自己,还照亮了周边服装店、餐饮店、小型商超、地摊等经营实体。下一步,我们还要结合全域旅游全力挖掘灯光下的潜能,把夜经济变成提振消费的热引擎。”桦甸市相关领导说。
短评:让夜生金让业更稳
桦甸提前布局灯光下的经营活动,通过改造老街建成商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让夜生金,有效拉动当地居民就业,既乐了百姓又活了经济,这篇一举两得的文章做得不可谓不漂亮!
百姓之乐,从表面上看在于多了充满烟火气息的休闲去处,往深层看则藏着当地党委政府的良苦用心——拉长支柱产业全域旅游链条,保就业、稳就业。就业稳了,群众的腰包鼓了,服务与消费形成良性互动,经济自然便活了。
鉴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中央前段时间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新框架。两条线上,“就业”是要稳要保的首要对象,各地为此苦思良策殚精竭虑。此际,桦甸夜经济的兴起为我们带来新的启迪:顶层对项目前瞻设计,让招商引资有抓手;各项配套服务紧跟,为项目之树培土浇水;宏观之手引领市场,建设长效机制——如此,夜可生金,业可更稳。前路已通,且有灯照亮,何不相随而行?
来源: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伟洪
来源:吉林乌拉圈
编辑:迟学鹏
编审:李丽娜
总编:于海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