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据桦甸市公安局办案民警介绍,近日,桦甸市民孙某夫妇来到北京为孩子治疗眼疾,由于初到北京无法联系到专家为孩子做眼睛手术,孙某找到在北京的朋友朱某,说明情况后,朱某帮忙联系了嫌疑人李某。
李某正好医院的主治医生,孩子的手术如期进行。为感谢李某,孙某夫妇便打算请李某吃饭。正巧,李某的朋友胡某来电话也想找李某吃饭,两难之际,胡某说都是朋友,不如大家一起聚聚。
胡某是公安部执勤的士官班长,聚会要等他下班,于是,几个人打算先一起去公安部大院看看。
谎称不用考试就能办公务员工作几个人在公安部大院里边走边聊天,孙某感觉李某人脉很广,突然问他,“我妻子在桦甸市一家单位上班,但属于临时工,你能不能帮忙办理公务员手续?”李某推脱说,“现在不太好办,不过你要真想办,我可以给你‘研究一下’”。
几天后,孙某的孩子出院回到桦甸市,李某也一起回来了。孙某再次找到李某询问能否办公务员工作,这次李某应承下来,并告诉孙某,不用考试就能办,但需要25万。
分三步诈骗骗了6.8万在取得孙某的信任后,李某开始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数”向他们要钱。
第一步:办学历和文凭。李某告诉孙某,办公务员工作必须有大学学历,他妻子是中专毕业肯定不行,恰巧他认识一个在北京开职业学校的赵老师,她有办法办毕业证,让孙某拿1.8万元,办一个辽宁某大学的毕业证,再办一个北京某大学的毕业证,哪个先下来就用哪个。
第二步:提前交“好处费”。李某再次找到孙某称,工作的事有眉目了,需要提前打点。“一共需要25万元,如果拿不出那么多可以先拿3万,我帮你垫上2万。”
第三步:几个月后,李某第三次找到孙某,“我给你垫付了2万元,你还我吧。”
这样孙某一共给李某汇去6.8万,从此就等着“上班了”。
拿到钱后“能人”失联了给李某汇完钱后,孙某夫妇就等着李某的好消息了。满心期待临时工能“转正”,可几个月过去了,工作却迟迟办不下来,每次李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后来彻底失联了。
夫妻俩这才如梦初醒选择了报警,直到嫌疑人李某被抓,他们才知道自己跳进了骗子精心构筑的陷阱。
孙某坦言,起初他们并不相信李某的办事能力,但李某自称是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记者,后又称调到吉林省某部工作,人脉颇广,“能量”巨大,因此被他的花言巧语蒙蔽双眼。
多重身份伪装自己缓刑期间再行骗去年年末,桦甸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在桦甸市将李某抓获。李某交代,他确实在央视法制频道某栏目组工作,但只是临时工。调到吉林省某部工作是编造的,这样“包装”只为“有面子”,为的是骗取被害人信任。
据了解,李某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干过记者工作,本来有着很好的前途,却走向一条不归路。他曾被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在北京诈骗孙某期间,正处于缓刑期。然而,他不思悔改,变本加厉再次行骗。李某交代,他知道想成为公务员要通过正规考试,但他抓住孙某夫妻投机心理,所以精心设计了骗局。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警方依法刑拘,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新文化记者李洪洲通讯员丛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